分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页(第1页)

人性便是如此,你也不能说他们做得就错,听着唐娘子说的,那唐家生计也并不宽裕,人口又多,唐明诚离家早,跟家里长辈也不怎么亲近。

小鱼只能伸手拍拍唐娘子的后背,便当是安慰了。

这清心观不大,只住着五个道姑,观主名叫慈心,已经有五十多岁了,余下两个三十多岁的,一个名叫静言,一个名叫静安,那天便是她们央了乡民遍山找小鱼的。除了这两个主事的道姑,还有两个小的,是静言在山下捡到的一对孤儿姐妹,一个只有八岁,一个十一岁。

小鱼好了,观里最开心的,除了唐娘子,便是这两个姐妹了。

常思是姐姐,常宁是妹妹,虽说是姐妹,容貌并不大相像。姐姐眉清目秀是个美人儿,妹妹浓眉大眼憨态可掬。二人每天忙完了手中的活计,便要来寻小鱼说话。

阳明村属江陵县治下,民风淳朴得很。当年村上有个富户,专事收购贩卖山上的药材,家里在县城开了两间生药铺子,生意十分红火。后来子孙有出息,经科考挣到了官身,家业越来越红火。这清心观一开始就是人家出资供奉的,后来那家人搬去了巴郡,观里便只靠着每年一次的供奉银子过活。这些年下来,银子越收越少,观里的日子也就越来越艰难。

好在观里还有一点地,可以种些蔬菜换油盐,只是观里都是女子,又不方便请男人过来帮工,所以也就这么紧巴巴地凑和着过了。

唐娘子就负责伺弄观后头一个七八分地的菜园子,平素里帮着洒扫缝补。

小鱼看过那块菜园子,无非种着些芥韭豆子。观里没有荤腥,大人还行,小孩子吃久了自然对生长发育不好。小鱼吃了几天粗米淡菜,嘴里发淡发苦,想吃点好的哪那么容易。

她再活一次,上无片瓦,下无寸地的日子实在遭罪,总得做点什么,让她们的生活环境变好些才行。

当务之急,先把大背包给扛回来才行。

☆、盘点家当

古人没有夜生活,为了省点油钱,太阳落山便要上床睡觉的。小鱼儿等着唐娘子呼吸平稳睡沉了之后,摸黑穿了草鞋,悄悄溜出门去。

这夜是个晴天,漫天星光璀璨,将夜幕映出淡淡的幽蓝,就算她小时候也是在农村里长大的,都没有见过这么璀璨耀目,美丽得不能直视的星空。唐小鱼深深呼吸了一口纯天然无污染绝对健康环保的空气,缩着身子,抽开门栓,像只兔子一样窜出了门。

说来也奇怪,明明是她头一回出观,她却知道界碑在哪个方向,要打哪条路走。小鱼想,或许是因为这身子以前的主人是个傻子,心思单纯,身体的本能反而比常人都强,估计她的记忆都靠的是身体而非脑子。

不管怎么样,唐小鱼还是顺利地走到了石碑旁,费力地将背包扒出来,然后又费力地将看起来比她还高的背包给一点点拖了回去。

菜园子里有唧唧虫鸣,虽是深夜,星光月光挥洒下来,还是将世间万事映得清晰可辨。

唐小鱼贴着院墙根儿坐到地上,紧张地拉开背包,把里头的东西一件件都掏了出来。

换洗的衣服现在是用不上的,得收起来。ipad也不能用,这里没办法插电,这玩意顶多能当面大点的镜子使。唐小鱼叹了口气,把ipad和衣服放到一块儿去。

背包最下头,是一只塑料箱子,里头放着这次要带去太平的种子。土豆、玉米和花生,还有一包菜种。

太平那儿有她导师的实验基地,这次要实验的改良种子早就送了过去,这些是她从老师的地里挑出来的几个,本想着到了基地之后就在屋子后头辟一小块地,种出来做对比实验的,没想到现在成了她的救命宝贝。

唐小鱼小心地摸着种子,双手合什,感谢上苍。

这个世道,什么都没用,有地有粮食才能好好地活下去啊。

唐小鱼从侧袋里把坏了的手机拿出来,小心地拆下了挂在上头的手机挂坠。

那是一只双色琉璃的小鲤鱼,鱼身鲜亮红透,下头是一片小小的碧绿荷叶,荷叶上凝着两颗露珠。

虽然是她只花了二十块钱买来的,但在这儿,说不定很值钱。

唐小鱼抿了抿嘴,将来说不定能拿它换几亩地。

跟衣裳放在一块儿的还有几串平素她喜欢戴的手串,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只是图着漂亮好看。

一串粉晶,一串绿幽灵,还有一串红珊瑚。这些东西也不知道在这里是什么价,但想也知道,这些玩意儿要是露出来,大半是来催命的。唐小鱼看了又看,小心地把它们裹到衣服里头去了。

观里头家徒四壁,空空荡荡也藏不了东西。唐小鱼绕了几圈也找不到合适藏包的地方,只能又找了个角落刨了个坑,把可怜的背包又给埋了。

只希望这包质量好点,别太早发霉烂掉。

唐小鱼忙了好一阵子,才将三块土豆,一包玉米和一包花生种子分别包好,塞到床板下头,然后睡下。

一大早,唐娘子也没舍得叫女儿起床,自己先去喂鸡。

因为小鱼摔破了头,又摔醒了脑子,村里人都说是神迹,里长特地让人送了两只母鸡到观里,让唐娘子喂着好下鸡蛋给小鱼补身子。

这可是大礼,唐娘子感激得不行,把那两只母鸡当公主一样伺候着,只不过送过来三四天了,也没下出一颗蛋来,唐娘子急得要命。

小鱼趁着娘不在的时候把昨儿自己悄悄磨的尖竹刀拿出来,先把土豆按芽眼切了块,端到屋外自己早就选好的地里种了下去。

她穿过来的时候,正是八月间,没想到穿过来之后,变成了农历八月,也就是九月份,天气还有些热,却是种土豆最好的时节。

小鱼手上的种薯只有三颗,她算了算,按着以前的实验数据,这三颗土豆种下去,管理得好大概能收百十来斤,留下一半再作种,过三个月她就有土豆可以吃了。

巴郡偏西南,这里的作物还是以稻为主,一年两季,产量低,耗的人工也多。小鱼也观察过了,她这位娘以前大概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姐,虽然肯吃苦,但缠了小脚,体力也差,农活干得乱七八糟的,也就弄弄菜园子还行,要让她下田种粮食,实在是指望不上。

要说清心观也挺浪费,当年那家富户圈出来足足一个小山丘给观里,除了盖了几间房子,山后头还有十几亩地荒着。大约是那几位仙姑每天要修行,又不肯雇人去开荒种田,所以好好一个小土丘,硬是荒草满地,衬得本来就没什么香火的道观更显萧瑟落败。

常思对她说过,这片荒田都是观里的私产,是不用交税的。唐小鱼也知道,唐宋时的官家多信佛尊道的,有给和尚道士授田的,但因为她没看过这里的田地法规,对具体的政策也不了解,所以也就只能听着观里头的人来说。

清心观里,真正的道姑也就慈心、静言、静安三个,朝廷分再多的田给她们,她们也不可能自己去种地,不过因为不用交赋税,这些田荒着也就荒着,并没有放多少心思打理。唐小鱼看着都心疼。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