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4章 参加诗会(第1页)

贺临在温府和温老先生说的话并不是随意的敷衍,第二天便派人把魏高奕请到了州衙。

魏高奕是漳州本地人,家境比贺临好些,他自己也比贺临大三岁,人品不错,读书上有天分,虽然现在还没考中进士,但之后若好好积累,金榜题名的概率很大。

其实像魏高奕这个年纪的读书人考不中是常有的事,反倒是贺临这种年纪轻轻便上榜的才是特例。

她突然派人来请,魏高奕不知理由,有些紧张的坐在椅子上,等着贺临出来。

贺临原本在书房处理公务,听衙役报说他到了,才放下毛笔起身出去。

“博信兄,好久未见啊。”

听到熟悉的声音,魏高奕连忙从椅子上起身同她见礼“见过大人。”

贺临摆摆手“诶,叫我大人不就生分了?莫非我在博信你心中,是那种升官财便忘却同窗之情的人?如往常那般,叫我长赢便是。”

她态度亲和,没有一点架子,魏高奕心中不免感动“是我的错。”

“坐吧。”

两人坐下饮茶,贺临与他聊了些家常,问了一下麓兴书院的情况,还从魏高奕这个本地人嘴里了解了一下漳州,随后才说到诗会之事。

“我昨日去拜见恩师,老先生与我说起诗会之事,你想请我,直接来州衙便是,不用顾虑太多。”

“长赢这意思,是要参加了?”魏高奕眼睛微亮。

“嗯,几时开始?”

“九月二十的申时,在淮峰山脚的南戊亭,届时书院里许多同窗都会参加。”

“好,我会到的。”

****

虽然魏高奕和温老都是漳州人,但实际上,麓兴书院并不是建在漳州,而是建在福州一座山的山脚。

麓兴书院的讲师都极为优秀,很多都是官场之路不顺遂的大儒,或者告老还乡的名士,又有数百年的历史沉淀,引得福建的学子们对麓兴学院都十分向往。

但麓兴书院并不是什么人都招,要么是在读书上极为有天赋,要么就是福建一些官宦世家子弟,贺临便属于第一种。

普通平民学子,是绝对无缘麓兴学院的。

这不免让贺临想起现代的一些重点中学,不过不同的是,重点学校是公办,经费支出由国家承担,而麓兴学院却属于私塾。

只是麓兴学院兴办的目的不是赚钱,反而是教育这两个字最原始的阐释教书育人。

因此对家境一般但有天赋的学生,学费会便宜许多,而那些挤进来的官宦子弟,费用则十分高昂,以此维持整个学校运转。

魏高奕所说的淮峰山离麓兴书院不远,几十年前,大儒张鹤平曾路过时,在这山上留下一着名诗作《咏淮峰》,淮峰山也因此出名。

后来修建的南戊亭,则成了广大学子们经常举办诗会的地方。

这次的诗会起人正是魏高奕,是个规模不大的诗会,大部分还都是麓兴书院的学子,贺临没考上的同窗们。

因为离漳州有点距离,所以贺临是坐马车来的,驾马的是湘昆,而她还把小桃带了出来。

小桃平日里在漳州官邸闲着,贺临看她无聊的样子,想着淮峰山的景色也不错,所以带上了她一起,算是让她透透气,反正也不是什么大场面,而且今天来的学子们,身边大多也有小厮随从。

魏高奕比她到的更早,此时就站在山脚下的路边,迎接到了的同窗们。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