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86章 牛皋二百里驰援(第1页)

派出的传令兵马不停蹄赶往西宁,一个小时就赶到了湟源,未做停着,又换上战马一路向东疾驰,两个小时就到达了西宁州。

在到达西宁州时,战马当场累死,传令兵的脸上和头上都凝结了冰渣,面无血色,传达完军令后,不省人事,倒地不起。

烽燧堡告急,驻扎在西宁州的火器师来不及上报,立刻兵救援。

这是赵耀赋予军队的紧急情况自决权,如果还像从前那样,等枢密院的作战部署下来,再等兵部把兵派来,估计第六团的战士们坟头草都两米高了。

在日落前,师长牛皋已经集结了全师余部九千人,不带任何辎重,每人四匹战马换乘,紧急兵前往烽燧堡。

所乘战马都是河曲马与西域马的杂交品种,肌肉达,耐力较强,疲劳恢复快,耐寒性好,在冰天雪地里如履平地。

有了火枪,士兵们不再需要厚重的铁甲,而是换上了保暖性好,轻便透气的棉甲,大大减轻了战马的负担。

并且,每人只带一百纸壳子弹和一天的干粮,一人四马,身轻如燕。

在天黑时分,援军九千人就到达了湟源。

与此同时,吐蕃也动了对烽燧堡的最后一波攻势,八万多人如同蝗虫一般,从西、南、东三个方向同时进攻。

苏昌不得不把一千人分散到三个方向驻守,堵死城门,第六团做好了与烽燧堡共存亡的准备。

果然,火力分散后,对吐蕃军的杀伤效果不再那么明显,刚倒下就有人补上,敌人好像永远也打不完。

要不是有先前堆砌的尸墙阻挡,吐蕃军估计三分钟就能冲到城下。

没多久,炮弹打光了,子弹也打光了,吐蕃军再也无所顾忌,像是来自地狱深处的恶犬般扑了上来,已经突破二百米冲到了一百多米外。

这时,士兵们放下枪,拿出了打扫战场时缴获的弓箭狂射。

但弓箭的威力远远不如子弹,杀伤效果很一般,吐蕃士兵个个穿着厚重的衣服,弓箭射上去根本无法造成致命伤,即使中箭了仍然继续冲锋。

而且,拉弓不像扣动扳机那样简单,拉动极其吃力,即使是训练有素的英格兰长弓手,在连续射出三支箭以后也要休息很久才能恢复体力。

不久,连箭支也射完了,吐蕃大军已经冲到城堡下方,开始往城墙上搭登云梯,无数箭矢从下方抛射上来。

虽然居高临下,但面对如此密集的箭雨,第六团的战士们仍然有不少中箭,只能推出木板艰难地抵挡。

而登云梯上的吐蕃士兵也不要命地往上爬,几乎已经快爬到了堡顶。

苏昌拔掉棉甲上的箭支,大吼一声:“全体上刺刀!”

随后,第六团的战士们掏出三棱军刺装到枪上,抬枪对着爬上来的敌人捅刺。

全长14oo毫米的火枪加上5oo毫米的刺刀,马上就变成了一把长矛。

尽管刺刀战术很不常用,但仍然是现代各国军队中的必要训练项目,这是子弹打光时最后的倔强。

西军火器师的战士们过去只是对着稻草人捅刺,不懂其中奥妙,如今在生死攸关之时才感受到刺刀的恐怖之处。

在火绳枪时代,火枪手们队列必须要站得比较稀松,在空缺处需要长矛手的的保护,防止敌人突进贴脸。

冷兵器时代的弓箭手同样如此,射箭也只能躲在长矛手的后方,类似于战士保护adc输出。

这样的作战方式,导致远射时长矛手只能看着,近战时火枪手作用也不大。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