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6章 刘伯温的神机妙算(第1页)

朱林并未成年,所以在京城之中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大规模豪华庄园或者是住宅,因此,还是居住在皇宫旁边的偏殿之中。

和几个兄弟叙旧了一番,处理了一些琐事准备休息。

等到第二天早朝的时候向皇上建议建立大明天工局,意为天工开物的意思,专门研究机械科学,物理,化学等一系列的现代科学。

虽然不能有现代的造诣以及生产方式,却可以有充分的萌芽作用,为后来的展起到建设性的作。

明朝末年的时候就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只不过被朝廷扑灭了。

之所以资本的萌芽没有展起来,那是因为小农经济的过于脆弱和固化,从朝廷大的方针来看,当时是重农抑商的。

但是有的错误需要从上到下的改变,大部分只知道读书人,他们除了知乎者也其余的什么也不知道,学的东西对于国家的建设进步和成长没有任何的用。

八股取士思想僵化,必须改。

所以这些糟粕都应该被淘汰掉,尤其是科举必须要多样化改革,不光要进行文官选择,还要开设武举以及展现代科技。

最重要的是朱元璋的眼光,作为一个统一天下的雄主,他并不是目光短浅,只注重小农或者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反而大力的促进民生的改善以及火药的展。

从这些种种来说,他是希望大明可以蒸蒸日上,变得更加富强,如果大明天工局的建立可以得到朱元璋的支持,那么日后培养人才,展现代工业,现代化工便是指日可待的。

不是所有的文官都喜欢读书,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将那做人的道理学一辈子,而是他们知道读那些书会让自己做官,会拿到自己心心念念的权利。

孔孟圣人之道只是权力的敲门砖和垫脚石,没有人会喜欢四书五经,而且官场中从来不会考四书五经。

就像你大学学的东西很少真正的放在社会中应用。

大明天工局建立。

只要蒸汽机内燃机可以明出来,那么工业化就有了基础,拖拉机,挖掘机,火车,汽车,铁甲轮船等各种钢铁巨兽都可以进行生产,虽然受制于现在的技术,很多工具处于初始状态,但是有了开头,后来的人想要学习模仿越,那并不是难事。

最重要是车床等机床的展可以加工业展。

第二日早朝,众多官员开始汇报自己所不能处理的问题,以及需要皇上才能决断的事物,很多官员昨日被皇上狠狠责骂和杀鸡儆猴的处理手段吓的不敢造次,并没有找朱林的麻烦。

“老臣有本奏。臣年老体衰想要致仕。”

李善长从群臣的队列中站了出来,颤颤巍巍的躬身行礼,他整个人像是老了十几岁一样,远没有之前运筹帷幄的神情。

“韩国公好好的,为什么要辞官呀?这中书省左丞相的位置非你莫属,你是朝廷的栋梁,朝廷还需要你管理啊。”朱标说。

“昨日其实是老臣糊涂了,老臣不是五十九岁,而是已经六十一岁了,陛下说的是,老臣连自己的年龄都能记错,怎么还能承担朝廷的重任?可惜要辜负皇上的期望了,允许老臣致仕。”

“臣这一生如履薄冰兢兢业业,生怕有行差踏错,辜负了皇上的信任以及官员的爱戴,但是岁月不饶人,如今我确实已经力不从心,还请皇上允准。”

李善长字字恳切,像是真的愿意退位让贤一样,群臣和皇上听到这话,没有一个不高兴的。

皇上高兴是因为李善长一点就透,很清楚他昨天说那话的意思,也希望李善长不要挡路,群臣高兴是因为李善长一旦退位,上面的人补充,所有人的官员都可以往上提一提。

毕竟朝廷的官员位置有限,一个萝卜一个坑,你占着位置,其他的人怎么进步啊?

李善长昨天有一句话说的是对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让人讨厌,而是只要你掌握着权力,就会成为皇上和百官的眼中钉肉中刺。

这句话对于所有人都适用,并不仅仅针对的是朱林。

“朝廷还需要你的建设,百官还需要你的管理,你致仕的请求,我暂时还不能同意。”朱元璋说。

但是朝廷需要面子里子全部兼顾,朱元璋自然不能表现出急不可耐的样子。

“父皇,臣有本奏。”朱林此刻也站了出来。

“准奏。”

“儿臣准备建立大明天工局,用来研究机关,工业,化学,物理材料等技术,希望父皇可以允许,一旦我们可以在基础的工业中取得巨大的展,那么我们的生活也可以得到质的飞跃,到时候老百姓一定会歌功颂德。”

“汉王殿下,能不能解释一下什么叫工业化学和物理?”礼部尚书问。

“隔行如隔山,你不需要知道,你只需要知道这个机构是用来研究事物运行展变化的本质的就行,你们只知道火药可以爆炸,你们只知道化肥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却不明白为什么可以爆炸,为什么可以提高产量。”

“你们只知道铁加入一些碳可以变成钢,你们不知道什么叫合金?这个机构是专门用来研究这大千世界神奇变化的。”

朱林说的话,直接让百官云里雾里,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个汉王殿下在讲些什么。

朱元璋和朱标同样不知道,但是二人知道朱林手握三部天书,这一定是天书中的神奇技巧学问,朱林这么做,绝对是对大明展有着重大好处的。

“准了,从今天开始,你便是大明天公局的局长,如果需要什么人才什么资源就及时上报,我让六部给你进行协调。”

“谢父皇。”

在得到朱元璋的同意之后,朱林很快的便将手下的人派出去,在全国各地搜寻那种喜欢机关或者是化工之术的。

其实在很多年前,青铜器被人使用的时候,华夏之人便现金属的优越性,从而开始了各种的实验。

石器到铜器,铜器到铁器…都是进步。

只不过这些人并没有得到重视,明朝可以诞生《天工开物》这本古代化学书,有证明在明朝或者之前已经有了化学以及工业的记录实验。

只不过当时是封建社会,这些明和现不仅没有大范围的传播,更没有进行深入的展,只要朱林在民间找到这些能人异士将他们聚集起来,全部安排进大明天宫局之中,一定可以让科技快展。

最重要的是,朱林在大明朝刚建立的时候,便收养了很多的孤儿,科学研究要从儿童抓起,他就让手下的人将一些简单的物理化学知识教给了这些人,这些人可都是未来的人才储备呀。

半月之后,李善长再次上书请辞,依旧被洪武皇帝拒绝,但是朱元璋却召见了朱林。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