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4章(第2页)

家里做官的不在少数。

宁夫人不喜欢宁颂,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但话又说回来了。

无论宁家的情况如何,宁颂愿意在亲生父母去世之后归家,照看一双弟妹,至少不是无情无义之辈。

他一个不入官场的秀才,在乎这些干什么?

想到了这里,周秀才收回了目光,冷不丁地问:“‘是故君子先慎乎德’,后面是什么?”

这是《礼记大学》中的内容。

宁颂目光一凝,几乎是条件反射性地接道:“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

周秀才面无表情,又问:“望之不似人君?”

宁颂道:“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这是《孟子》中的内容。

见宁颂下意识的反应,周秀才暗自点头。

他用来考教宁颂的部分,全都是较为冷僻的段落,能答到这个程度,说明宁颂至少在四书上下了功夫。

但这还不够。

“《论语为政骗》中说‘君子不器’,你怎么看?”

这一回考的是阅读理解。

宁颂蹙眉思考。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器”是器具的意思;君子不器,指的是孔子认为“君子”所应该满足的条件。

即,君子不能像器具一样,只能拘泥于一种才能,而应该成为多面手,应对多种困难。

但这样答,太简单了。

若宁颂是五岁,而不是十五岁,光是答出具体意思便已经足够,可他的目的是出彩。

思考片刻,宁颂道:“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1

君子不能拘泥于一才一艺。

那么,君子该如何做呢?

孔子在论语中也给出了答案。

“故,‘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后半句,是《雍也》篇中的内容,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广泛地阅读典籍,开阔眼界,以“礼”来约束自身的行为。

这样,就能做到“不器”。

听完宁颂的第一段,周秀才吃了一口桂花糕,暗自在心中点点头。

当听完宁颂的延伸时,周秀才的眸光亮了些许。

他细细地品味了一番。

“你之前做过策论?”

方才那一番回答的思维,是做策论的思路。

宁颂摇摇头。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