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87章 番外二(第1页)

东方既白,白露未晞,微微深蓝的天幕上,依稀还有几颗明明暗暗的星子。

空气里还带着淡淡的凉意,整个京城都处在安静之中,只有挂着标志的各府的马车66续续的向紫禁城而去。

太和殿外的钟楼上,蟠龙钟厚重的钟声响过三声之后,候在太和殿在文武百官6续走进了太和殿,低垂着眉眼站在自己的位置上。

“皇上驾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躬身而立的大臣们听到通报,各自都收敛了心思,向上的青年帝王行礼。

承平帝胤礽看着下跪着的大臣们,面色平淡,与当初的康熙越来越相似,低沉的声音响起“众卿平身。”

大臣们眼观鼻鼻观心的站了起来,各自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这个登基不过三年的帝王身上的威仪越来越重了,有时候他们好像看到了当初的太上皇,这也让这些大臣们行事越谨慎了,毕竟如果皇帝势弱,大臣们强势一些没什么,但是皇帝强势,大臣还没有眼色的话,那可就是找死了。

况且这位是正统登基,太上皇禅位,背后还有太上皇这座大佛,而不是靠着他们这些大臣上位的,对他们可没有什么情分,没看到明珠和索额图两位相爷相继被皇上整治,如今也老老实实的吗

“众位卿家可有事启奏”胤礽平淡的开口问道,这也是如今每次上朝的例行公事了。

主管科举的吏部右侍郎向前一步“臣有本奏”说着,吏部右侍郎缓缓开口“皇上已经登基三年,国家清明,政局稳定,臣请开恩科,广纳贤士。”

胤礽看了眼这个吏部右侍郎,这个是他的人,倒也不蠢,通过他的暗示就知道了该说什么,毕竟如今朝上大多都是老臣,他也想培养一批自己的心腹。胤礽心中想着,面上微微有了一丝兴趣“此事可行,只是不知要派哪几位爱卿来负责此事”

听到上皇上的话,几位负责科举的大臣们都开始自荐,毕竟负责这件事,就是未来朝臣的座师,也多一份人脉。

胤礽看着这些大臣们争来争去,微微有些出神。

想来当初皇父也是这样,独自坐在这高高在上的龙椅上,看着下边的人为了利益争吵,而自己则置身事外。

这种感觉和他当太子的时候不一样,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十三岁临朝听政,也是听够了这些大臣们的争吵。可是那个时候,他还算是置身于其中,感触还不那么明显,这些利益之争,让人厌烦,却又不可避免。原来皇父当初就是这样高高在上又冷眼旁观,平衡着朝臣的势力。

当初皇父突然将皇位传给他,他其实是有些惊慌的,他不知道皇父是不是真的会把这权柄交给他,不知道这是不是对他的考验。

可是皇父在他登基典礼的前一夜在乾清宫与他促膝长谈。他才知道皇父原来是真的要放下这些,让他接这走下去。

他还记得皇父当初面色温和沉稳,就坐在他批阅奏折的御案之后,他说“胤礽,皇父的前半生都交给了大清,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的差池,这才将大清治理成如今的样子,如今皇父将这幅重担交给你,你已经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了,皇父希望你能带领着大清走的更远。”

他记得昏黄的烛火映着满室的静谧,皇父低低的与他说“胤礽,你要记住,你将来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关系到千千万万的百姓,犯了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改正,即使是皇帝,也是会犯错的。这个位置太过高高在上,容易迷失自己,你要时刻提醒着自己,为帝者,当为百姓计。”

他还记得那个从小教他帝王心术,手把手把他带大的皇父说“保成,帝王是荣耀,也是责任,父亲希望你能承受这份荣耀,也能担得起这份责任。”

皇父真的就如他说的那样,完完全全的将朝政和权力都交给了他,甚至想搬出了乾清宫,到畅春园去住,后来还是被他阻止了,皇父依旧住在乾清宫,而他住在了养心殿,在这里与朝臣议事。皇父真的就完全不理朝政,即使有大臣求见,也从来不见。而他也渐渐安心下来,慢慢的学着成为一个优秀的帝王,他希望皇父永远为他骄傲,而不是后悔。

皇父只在宫里住了一年,就离开了皇宫,他知道皇父是去做什么了,皇父的心中有一个人,他的后半生,都是那个淡然自若,静好安然的先昭和皇后的,没有任何人能阻拦他。

胤礽微微回神,就看到下的大臣因为他的久不开口,而渐渐安静了下来,正老老实实的站着。

胤礽看了一眼站在位,穿着一袭亲王朝服的胤禛,就见他安安静静,冷冷清清的站在那里。朝堂上胤禛基本上是不怎么言的,只有比较重大的事情,他才会开口,往往总能戳中要点。这让满朝的文武大臣们都知道,雍亲王虽然冷漠寡言,但是于政事一道也很精通,让人不敢小看。

毕竟是自己从小看到大的孩子,胤礽对于胤禛的性格十分了解,知道他如今虽然一副冷淡的模样,但是微微蹙起的眉头说明他已经有些不耐烦了,真是他和皇父还有昭母妃把他惯坏了。不过这是他从小看着长大,最疼爱的小四,他也只能继续护着他啊,胤礽默默想着。不得不说脑补真是容易容易造成美妙的误会。

收回视线,胤礽准备战决,他看向安静的朝臣,开口点了几位大臣负责科举之事,这几位大臣都是比较有经验,性格有平直的人,来主持恩科再好不过。

等到他旨意下来以后,除了领旨的几位大臣,其他大臣都沉默了。胤礽知道他们也没什么事了,便说了退朝,离开了太和殿。

大臣们也三三两两的离开了太和殿,向着宫门口而去。胤禛也向外走去,身边跟着曾经的五阿哥七阿哥,如今的恒亲王和淳亲王。恒亲王是自小就和胤禛关系不错,淳亲王则是与胤禛同在户部做事,关系也有几分亲近,今日他们两个来找胤禛就是为了邀他出去一聚。

胤禛看着这两个弟弟的笑脸,嘴角也露出一抹笑意,轻轻点头“走吧。”这一世,他们兄弟的关系都好了许多,再也没有了所谓的九子夺嫡。

a

初秋的凉意还不是很重,枝头的叶却也微微开始泛黄,御花园里的花朵依旧艳艳的开着,仿佛要在凋谢之前展现自己最美的一面。

胤礽批奏折有些累了,便想着出去走走,如今后宫里的妃嫔不多,除了皇后瓜尔佳氏,便是淑妃大李氏和祺妃小李氏以及几个贵人常在了,毕竟他虽然登基三年,却还没有开始大选,宫里的人少,御花园里也安静,完全没有皇父那时百花争艳的情景。

信步慢悠悠的走着,胤礽难得放松自己,他什么也不想,就这样慢慢的走着,享受着难得的时光,直到他路过景仁宫门口。

看着紧闭的宫门,胤礽微微出神,这个自从昭母妃仙逝后,便被皇父封了起来,鲜少有人再能进入。想起年幼时的景象,胤礽淡淡的笑了。

他是元后嫡子,一出生却失去了额娘,他周岁便被立为太子,但是却从未感受过母亲的关心。

他从小就和大阿哥不和,皇父更加宠爱的自然是他,大阿哥嫉妒他受皇父的关爱,但是他有时候也会羡慕大阿哥有惠妃这个亲额娘的关心。

他六岁的时候,已经知道很多事情了,比如他永远不可能有额娘的关心,比如他是太子,与其他的阿哥是不一样的,再比如敏感的感受到皇父对当时还是昭贵妃的昭和皇后的不同。或许是从小渴望关心,他对旁人的情绪很敏感,虽然不明白皇父是什么样的感情,但是他知道那是与后宫妃嫔不一样的。

所以在年宴上他偷偷的看向买个让皇父有异样的昭贵妃,却没想到被她现了,她看他的时候眼中微微含着笑意,虽然很浅淡,但是却很真实,是与后宫那些对着他讨好的妃嫔们虚伪的笑容不一样的真实。那时他想,这位昭贵妃可真是个奇怪的人

后来昭贵妃有了让他亲近的小四,他往景仁宫跑了更多了,那时他还小,去昭贵妃宫里也没什么,而且只要他的功课完成了,皇父也愿意他的自己的兄弟多亲近亲近,所以他顺理成章的与昭贵妃也熟悉了不少,那时他叫她贵母妃。

他知道这位昭贵妃娘娘虽然对自己或许没有对小四那么亲近,但是她对他却也无所求,感情很真实。这些真情让他渴望额娘关心的心微微打开了一点。

直到地动的那一天,昭贵妃一个身姿纤细的女人,却能一手抱着幼小的澄安,一手拉着他,带着他们跑出去。那一刻他是感动的,昭贵妃渐渐和他想像中的额娘重合,在他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即使他渐渐大了,知道当初昭贵妃的选择或许有一定的其他考量,毕竟他身为太子,若是在景仁宫受伤,皇父和太皇太后一定不会轻饶昭贵妃,但是他却依旧将昭贵妃当做额娘,因为他知道,即使昭贵妃当初或许有私心,但是她能第一时间拉起他,他就很高兴,况且这些年她对他不说视若亲子,也是真心实意的对他,这就够了。

所以即使叔公索额图再如何劝他,他也从未疏远过昭母妃和小四,因为他知道,他们是真心待他的,所以他愿意相信他们。

昭母妃去世的时候,他真的很伤心,他没想到那个淡然的昭母妃会因为后宫的争斗而死,那时他便知道了,后宫里,没有一个简单的人物。后来皇父与他提起昭母妃临终前所说的话,他落下了泪,他没信错人,即使有些对不起他的皇额娘,但是昭母妃在他心中真的就如额娘一样。

皇父离开京城的时候,他才知道真相,虽然有些被隐瞒的生气。但是他也希望他们会在他看不到的地方好好生活。

胤礽又看了一眼景仁宫的牌匾,转身离开了。

他相信,皇父他们一定在哪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安然的生活着。而他,也有他的路要走请牢记收藏,&1t;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