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章 进城卖药(第2页)

她说着递过来两张黄灿灿的面饼,燕子从厨房里走出来,眼巴巴看着面饼肚子出咕噜噜地叫声,但她马上把头扭过去,装作很不在乎的样子。

小小年纪就只会奉献,张汉东叫了她一声,接过彩凤手里的面饼分成四份说:“我不饿吃半个就行了,大家都吃。”

彩凤对弟弟的变化感到很欣慰,以前家里的好东西都是紧着他,可他的脾气还是很暴戾,现在变化真的好大。

而且,真的很好啊。

从后湖村去县城,要走十五里路,出门外面居然飘起了雪花,下雪天没有风也并不太冷,进城的路虽然几十年没走,可家乡的一切都在记忆里,脑袋马上展开自动导航一样,迈开大步往外走。

他觉得自己起的够早了,很多人比他更早,路上碰到好几个挎着粪箕子的人,都是出来捡粪的中老年人。

积雪已经把地面完全盖上了,也不知道这些老头还怎么能看见地上的大便。

这年代的人个个勤劳肯干,可是不管怎么干,都挣不够吃的。

雪越下越大了,走了快两个小时,终于看到运河县斑驳沧桑的城墙,进城颇有古代电视剧的感觉,就差门口有卫兵把守。

才走进城,七声响亮的钟声差点把他送走,这是县里报时的钟声,表示已经七点,这钟声十几里外的后湖村也能听见,全县安...

,全县安排生产生活很多都是根据这个时间来的。

家家都穷,买得起钟表的人家不多,这举措也是县里为了方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后来条件好了,钟声完成了历史使命自动退休。166小说

七十年代的县城和记忆中相差很大,主街也很窄,水泥路坑坑洼洼,路上到处都是污水,散着阵阵莫可名状的味道,

沿街是一溜儿的青砖瓦房,大部分的店都开张了,店员们在一块块卸着门板准备开业,邮局,信用社,供销社,日杂店也纷纷开张,七十年代县城生活,也很接地气。

主城并不大,药店很好找,走到一家叫做‘仁济堂’的药店时,见门外已经有好几个人排队,

药铺不止卖药还会帮人看病,一大早有人排队说明这家店口碑不错,他直接往里走,门口的人不愿意了嚷着要他看病排队。

张汉东当然不愿意排队说:“我不是看病的,我卖药。”

药铺里一个老头正在搭脉,温和地说:“小伙子,我们这里的药都有专门的地方买,不随便收外面的药,你还是回去吧。”

换成这个时代的人可能马上打退堂鼓了,可这药是张汉东翻身的希望,不可能这么简单就放弃了,

他不管不顾打开背篓说:“老先生,我半夜就出来了,走了几十里山路,您老看都不看就让我回去呀,家里就靠卖药买米下锅呢,您老给看看,真不要我就拿走。”

老头放下手里的活走过来说:“行吧我看看,你也不容易。”

但他看到张汉东拿出来的铁皮石斛时,眼睛就亮了说:“这是野生的好东西,还新鲜着呢,你在哪里找到的?”

张汉东见了他的样子就知道这事成了说:“就是在咱城北的山上找到的,老先生,这东西你们收吗?”

“野生铁皮石斛,瞧着还有点年头了,当然收了。”说完他又急切的问说:“就这么点吗?应该还有吧?”

张汉东摇头说:“这次就找了背篓里的这些,山里可能有也可能没有,这些还是我运气好碰上的,以后能不能遇到就不知道了。”

老头摇头说:“也是,咱们这里不是石斛的主产区,还好你认识,不过既然有这些山里肯定还有,你多留心点,再找到一定送我这里来,不管多少我都收了。”

给的价钱也不低,新鲜的居然卖到五块钱一斤,这二斤半石斛,卖了十二块五毛。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