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2章 再现锦囊(第1页)

诸将退去,曹操与戏志才先后入帐。

戏志才咳嗽数声,说道。

“诸将如今皆已不耐,明公却依旧信忠至此,忠实为感激。”

曹操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前番小挫,乃是黄巾余孽作祟之故,岂能归咎于志才。”

“若非志才从容调度,我军又岂能轻易退回营中?”

“元让素来出言无状,志才切莫放在心上。”

戏志才心中一热,语自肺腑道。

“此生得遇明公,实忠之大幸也。”

不等曹操开口,戏志才忽而话题一转,面露凝重之色。

“如今贼人日增,贼势日重,未知明公有何打算?”

曹操斟酌片刻,答道。

“如今敌众而我寡,且外援不绝,而我军困守此地,未有半点援军,诚然危急之时。”

“为今之计,无非两策,一策当是趁机突围,以我军之精锐,溃围不难。”

“但如此一来,黄巾士气必当大涨,我军若退,恐州内再无人可制黄巾,。”

“其二则是继续坚守营寨,待时之变,再拼死一战,或可取得一线生机。”

戏志才问道:“前策保守,后策冒险,未知明公更偏向于何策?”

曹操断然道:“自当后策。”

戏志才轻笑数声,诚恳道。

“若明公能秉持此意,忠敢断言,此战得胜者,必为明公!”

曹操一时怔然,摇了摇头,言道。

“操本意倒非如此,乃是顾忌奉孝尚在昌邑,若我就此退走,一朝城破,岂不是陷奉孝于绝路乎?”

“唯有寻机觅得奉孝音信,将其接应出城,再退亦不为迟。”

“却是不知志才何以断定操必当得胜?”

戏志才言道。

“吾知奉孝绝非坐以待毙之人。”

“昌邑城内,犹有守兵六千余人,此外还有囚徒,豪族门客,聚之,万余兵马,朝夕可得。”

“这支兵马,非只明公忽视,便是黄巾军,亦未曾察觉,可谓之奇兵。”

“黄巾贼连日攻营,奉孝不会不知,既然知晓,一连数日,昌邑城内却始终无半点动静,只能是奉孝认为,时机未至。”

“是故忠敢断言,若明公一意坚守,待天时至,我军以逆摧顺,破除黄巾,绝非虚妄之言。”

曹操听罢,心中疑虑,一时尽去,言道。

“志才所言极是!”

坚定了固守之意。

此后,裴元韶、黄劭,一连强攻十余日,犹不能破曹军营寨。

黄巾军中,原本因大贤良师显圣而激励起的士气,也是逐渐回退。

尤其是后来的黄巾兵士,皆对这一说法,暗自生疑,甚至嗤之以鼻。

“若果真如裴帅、黄帅所言,大贤良师显露圣迹,何以我军强攻十余日,曹军营寨依旧不破?”

“吾早便说了,便是大贤良师,生前亦非皇甫屠夫之对手,如今其人已死,又能何为?”

“我本以为曹军能破,兖州唾手可得,这才想着跟在两位大帅后,捡些甜头,如今看来,却是难了。”

张角死后,黄巾军便是一盘散沙。

若是战事顺利,黄巾军人数优势,自然会有极大作用。

可若是战事不顺,甚至即便只是僵持,人心不齐下,黄巾军的人数,反而成了一处巨大的劣势。

裴元韶、黄劭二人,对于底下的潮流暗涌,未有半点觉察。

二人自认野战得胜,如今又将曹军重重围困,只需继续强攻,迟早能将曹营攻陷。

届时,整个兖州,都将是其二人的囊中之物。

这日正午。

郭嘉如往常那般,登上昌邑城楼,眺望远处的黄巾营寨,目光一会落在那些将旗上,一会却又抬头看天。

苍穹之上,两条巨蟒仍在对峙。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