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26 第 26 章(第1页)

定下第二部的题材之后,连翘先要做的就是收集素材和资料。因为有过写科举文的经历,这并不是一件难办的事情。唯一要注意的是这个世界和上辈子的古代有不同之处,或许会体现在科举的一些细节上。

为此连翘先想到的就是找一个内行的人去打听。

这并不难,混的不好的读书人比比皆是,城隍庙前卖字画的、代写家书的不知道多少,里头寻一寻,不要说童生了,就是秀才也不难得

读书是一件很花钱的事情,就算这个世界经济展的好一些,生产力水平高一些,也只是将读书考科举的成本降低了一些而已。实际上要专供一个子弟完全脱产,一心一意考科举,其中需要的花费依旧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承受的。

不是每个书生都出生于富贵之家,可以吃喝不愁地做学问。很多人的家境只能说是一般,完全就是一家人勒紧了裤腰带供出一个读书人。除开一些自命清高之辈,大多数的读书人都会想办法补贴一二。

也是因为此,连翘没费什么心思,就在嘉定城中心,最热闹的法华塔前找到了一个专门替人代写家书的秀才。又因为他姓6,人都叫他6秀才。

6秀才今年已经上六十岁了,据连翘所知,他能考上秀才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完全是学政大人见他年老体衰,然功名一道上一事无成,实在太过可怜可叹,这才舍了一个秀才功名,勉强放他院考过关。

连翘之所以找他,一个事因为他年纪大,经历的科举次数多,知道事情自然也多。另一个就是活到这个年纪,科举上面却从来不顺,想来态度会比较好。想想那些少年得意的小秀才,他们会怎么搭理连翘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吗

连翘对外的说法是收集一些素材,作为登报的小文章这种类似科普的小文章挺多的,她这么说也不显得奇怪。只是作为被采访者,报酬很普通,想来那些才子们是看不上了。

当然了,她一个小姑娘和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大爷搭腔总比和十几二十岁的男子走的过近要好一点。这可不是现代,一个女孩子多少还是注意一点。在这方面,连翘向来注意保护自己。

生活会磨平一个人的傲气,每天在法华寺前给人代写几文钱一封的家书显然让6秀才早就变得实在起来了。有钱拿,只要坐着说说科举上的事情就好,这实在是没有拒绝的理由啊。

连翘选择了在茶楼里面说话,茶楼里茶点、茶水的消费算她的。另外每天问答大概两个时辰,按次算钱,一次给钱一钱银子。

这是一个不算多也不算少的数字了,但至少比6秀才给人代写家书来的挣钱。再加上事情舒服,管着吃喝,对方是满口答应下来。

“小姑娘要是问起别的,我这辈子是一概不知,可要说起科举,再没有什么人比我更清楚了。”大概科举是他罕见十分了解的事情之一,说到这里的时候6秀才很是得意。

只不过这一句之后又道“这了解是了解,但也只是了解院试和乡试而已,至于会试和殿试,只是道听途说而已,可做不得准”

这么说也没错,6秀才只不过是个秀才而已,秀才的话可不是只参加过院试和乡试。至于会试,那是取得举人资格之后才能去的,哪轮得着他

“没事儿,您说我现在也找不着举人老爷来说这种事啊。您姑且说着,我就姑且听着。”连翘倒也不挑。

举人和秀才表面上只差着一层,然而就是这一层,那就是天和地的区别

考上秀才其实就是名声上面好听而已,硬要说有什么实际上的收获,那其实是没有的。但是举人就不同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个家里只要出了一个举人,那就达啦

这些举人往往都是本地的名流仕绅,有钱有势有地位。连翘找他们问这些事不是说不能够。嘉定城到底是个县城,比不得苏州城那种大地方,嘉定第一报馆也不是完全没有路子,七弯八绕的也能联系上。但是到底太过于麻烦了,暂时连翘还不想做到那一步。

现在的话一个秀才就已经够用了。

6秀才沉吟了一会儿,喝了一口茶,点点头“那姑娘就问,但凡有我知道的,一定详详细细地说来。”

连翘拿出随身携带的小册子、小墨盒、小毛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些东西当然要捡要紧的记下来

“您先说说读书的各种开销”连翘的记忆中只有自己读书的开销,可没有一个男子为了科举读书而产生的开销清单。

想也知道,一个女孩子读书,只有书本费、文具费、学费而已。而以科举为业的男子必然是不同的,开销上面不可同日而语。

之所以这么在乎读书的开销,这也很简单。连翘当然不会写一个出生于大富大贵之家的书生是如何考取功名的,先这不属于读者中最广大的群众,无法引起深刻的共鸣。其次,这也会降低戏剧冲突,对本身有利无害。

当然了,本意如果是前期穿插大家族宅斗博弈的,那就当没说,尽可以设定大家族出身。

根据开销的压力可以写出很多东西来呢

所谓一切问题最终追根究底都是经济问题,一个贫家子读书考功名,关于钱的问题大可以衍生出好几场戏剧冲突。

虽然不明白连翘为什么别的问题不关注,先就抓了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显然是问到了6秀才的心坎上,关于读书的开支,他实在是有太多的话要说了。

“读书的开销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只能说穷有穷的念法,富有富的不同。我自然是穷的,也只能给姑娘你说说穷的法子。”6秀才说话很慢,连翘也没有催促他,他说的度正方便她记下来。

6秀才所说并没有出乎连翘的预料,这就像是后世家长给孩子准备教育基金一样,无数的人都说养不起养不起。实际上是真的养不起么只不管吃穿住行和基本的教育,都二十一世纪了,养不起那真是极少数中的极少数

这里所谓的养不起,指的其实是支付不起有质量的教育费用。

放眼望去,离家最近的小区幼儿园是什么价位,老师细心专业、设施齐备精良的幼儿园又是什么价位这种差距从幼儿园就开始了,更不要说之后。如果按照比较好的标准来,孩子确实很难养的起。

这古代读书也一样,朝廷甚至在乡村花钱办社学,读书贵不到哪里去。但是如果目标是科举的话,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是科举的话,那么在学完三百千,认识字之后,那就要想办法找个好点的老师了。不指望什么宿世大儒,至少是要有真材实料的。而这种老师的束修可不是社学里的老师可比,负担一下重了起来。

然后还有书本、笔墨纸砚等等,一应开销都会急剧增加更重要的是,科举是要专心致志的,需要读书子弟完全脱产

在家读社学的时候可以上午读书,下午去放牛做活,正经要科举的人恨不得不睡觉读书,根本不可能有时间管生计的事情。

6秀才甚至给连翘举了一个例子,说是有一个家中殷实的同窗,被家里人关在家中二楼三年饭食什么的都是让他用吊篮提上去的。只等专心致志三年之后考科举,一朝成名天下知

旁人听的毛骨悚然,6秀才却说的轻描淡写科举这件事实在是太重要了,每年多得是人为他疯,这种事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也不过就是一个闲篇。

“旁人听着可怖,姑娘倒是镇定,一点儿不惊奇。”剥开一个花生,6秀才笑着道。

连翘当然不惊奇,原来就是她年轻时见得多了。

不要说她也是经历过中考、高考的人,就说她当初写科举文的时候查阅资料,这种事情难道少见所谓少见多怪,见识在那里,想让她惊讶起来,那实在是太难了。

6秀才读书算是花钱很少的了,除了必要的花费,他几乎没有多的开销。经过他的讲解,连翘完全清楚了,考科举就是一个下有底线,上不封顶的活动。

真要说到放开了花钱,那些官宦之家能专门请来名师在家里教授那是多少钱更不要说其他的开销了。

“我们这些自己补贴一些的是减轻了家里负担,却也离科举远了一些。姑娘你想啊,你在代写家书、卖字卖画的时候人家可全力攻读呢除开一些天纵奇材,离人家专心读书的只会越来越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