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21章 算计(第1页)

轲比能能否被推举为鲜卑单于,在于此战可否战胜魏国。

所以他对这一战势在必得,不管要付出多么沉重的代价他都义无返顾、在所不惜。

这便是他悄然遣使去漠北召部落前来的缘由。

他要给此战添加胜算、伏下一击锁定胜局的后手。

是啊,所有人都不知道,终日信心满满声称此战必能击溃魏国洛阳中军、屡屡鼓舞族众士气的他,心中的定论却是截然相反:如果自己仅依靠在漠南实力的话,莫说战胜魏国了,就连两败俱伤都很难做到。

不是他悲观。

更不是他因为年纪上涨而丧失了雄心壮志。

而是从士气、军械、战力以及士卒临阵鏖战的敢死等等方面,他找不到一个能胜过魏国的因素。

就连在属地里作战的先天优势,都因为魏国有熟悉边塞之事的田豫充任副职而丧失了。

或是说,他的优势还有人数众多啊~

然而,如若往深里想,便会现这个优势反而是劣势。

轲比能虽然不曾研读过汉人的兵法,但也知道“兵贵精不贵多”这个道理。

想与纪律严明、阵列森严的洛阳中军抗衡,他需要的是死不旋踵的部落勇士,而不是乌合之众。相反,让乌合之众前去与洛阳中军鏖战,他们会很快就败阵下来,然后在战场上狼奔豕突、仓皇亡命,进而诱全军的溃败。

但他也知道,自己根本凑不出足够的部落勇士——

在甲胄与斗械的明显差距下,至少两个部落勇士才能匹敌一名洛阳中军,而洛阳中军有三万

六万敢死之士,他去哪里找?

若是有那么多勇士甘愿为他而死,他早就是名副其实的鲜卑单于了!

况且以二敌一,还是很乐观的推算结果。

“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

在前汉时期对战匈奴时,凭借着军械的优势便有一汉敌三胡之谓。

如今时过境迁,轲比能凭借着早年中原战乱时期,收纳了许多躲避战火的汉人工匠,极大提升了部落冶铁等技术,但源于塞外之地铁矿稀少与开采效率太低,仍无法拉近与魏国之间的军械差距。

尤其是,比起他部落的那一点技术进步而言,魏国的兵械造诣提升堪称日新月异。

双方正面鏖战,“一汉当三胡”的推论仍是客观事实。

甚至,在纪律阵列与兵将战心的差距下,双方拼出“一汉当五胡”的战损比率都不是稀奇事。

所以轲比能对于此战的筹画,乃是先败而后胜!

以漠南部落的败绩,来换取魏国洛阳中军的骄心与松懈,进而迎来作为奇兵的漠北部落一锤定音锁定胜局的机会!

自然,想做到这点,他就需要付出很沉重的代价。

先是漠南部落的损失。

想要让魏军觉得他大势已去、放下戒心前来追击,他就得假戏真做,至少要让两万族众战死来锁定败局、来证明自己仓皇亡命并非诱敌深入。

但他在漠南起家,漠南部落就是他的嫡系。

一旦让嫡系族众丧损多了,就会让这些原本对他忠心耿耿的部落领离心,觉得他不能庇护自己的利益,进而不再依附于他。

除非,他能在战后弥补这些部落领的损失,且还是额弥补。

他能想到的筹码,就是步度根部落的族众了.

先前步度根与泄归泥被他击败,内附魏国的时候族众就有三万余落(户);被魏国庇护了近十年后,由于不复迁徙、生活安稳与有互市的便利的关系,族中新生小儿猛增,若依着人口而算,相当于有四万落了。

若是轲比能将这些族众均分给嫡系部落领,当然可以让他们不再因为战死的族人众多而心生不满。

其次,则是想让漠北部落卖命,轲比能同样要给予足够的利益承诺。

他虽然很早就征服了漠北,但根基仍是在漠南,对漠北部落的约束力并不是很强,想让这些愿意名义上臣服他的漠北部落迁徙来漠南、为他征战,就要解决他们的生计。

划分牧场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给予牛羊资财等物,让他们能顺利扎根漠南。

而这些牛羊资财从哪里取得,轲比能同样将目光落在步度根身上

所以,他并不在意步度根是否离心。

反正在他眼里,步度根注定了是要沦为鱼肉的。

况且,他先前诱步度根背叛魏国出塞,本意就是想寻个机会将步度根杀死,并吞其部落族众以及牛羊资财啊~

步度根作为檀石槐的血脉后人且拥有不俗的实力,想成为鲜卑单于的轲比能,怎么可能允许他继续滋润的活着!

轲比能带着鲜卑各部大举南下的军情,很快就被南匈奴游骑探悉且归来上禀,也让秦朗与田豫当即鸣鼓聚将部署。

其实也没有什么好部署的。

在甫一至右北平落营的时候,大军便是依着对阵游牧部落的惯用战术,以辎车构筑屏障遏制骑兵冲击,长矛刀盾在外、强弩在内围合成圆阵,藏蹈阵甲骑在阵心待命、列追击轻骑为左右翼戒备了。

在这种攻守兼备的阵型下,各部将率只需要各司其职,便是最好的部署。

况且,依着游牧部落的作风,轲比能携大军南下了,但并不意味着他会在此地与魏军决战。

极有可能只是过来与魏军对峙的。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