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89页(第1页)

  夫妻俩暗搓搓兴奋。

  贾丛修似想起了什么,拍脑门道:“我差点忘了,盐引还得花八百贯呢。”

  金氏豪气道:“八百贯算什么,就算是一千贯,也心甘情愿出!”

  两人一番商议,都觉得这生意可做。

  贾丛修生怕被他人捷足先登,第二天下午就去了一趟衙门,找梁萤商议此事。

  头天晚上梁萤就跟赵雉他们算过一细账。

  在这个混乱年代,斤盐斗米,目前安县的盐价一斗得二百五十文钱。

  一斗十斤,一斤盐二十五文。

  都可以买一斗米了。

  李疑以前在蛮鸾山管账,自然知道外头的盐价。

  一斗盐两百多三百文是普遍行情,甚至还要上涨。

  普通百姓极难承担,只能买品质差的私盐,也就是边角料。

  又因着盐是必备用品,若长时间缺乏,身体会受到损害,没有钱的百姓只能想方设法讨品质差的私盐应付。

  现在贾从修兴致勃勃来商谈合作,梁萤计划把安县目前的盐价压下去,保证老百姓吃盐不至于太困难。

  他们占据了安县,自然不会把盐税上交到朝廷,故而给贾从修定了官价,由先前的一斗二百五十文,压到一百六十文。

  这意味着贾丛修只要在安县售盐,就不能过每斗一百六十文。

  梁萤许诺给他两成盐利,每斗他能得三十二文钱。

  扣除制盐的盐户工钱,公家得盐税每斗约一百二十文左右。

  这是贾丛修要缴纳的官盐税。

  目前大井村的盐场有一口盐井六座盐灶,每天能出十二石。

  贾从修无需用算盘,只在脑中飞快过一遍数目。

  衙门给他定下的私盐税每斗则是一百三十文,他缴纳盐税后运出安县贩卖。

  外头的官盐几乎飚到三百文一斗了。

  他做私盐自然要贱卖才好脱手,哪怕卖二百三十文一斗呢,也能得一百文利润,可比在安县境内的官盐得利多了。

  双方一番细致商讨,盐引八百贯买两年贩卖期限,只要卖出去的盐越多,衙门和商贩都得利,可谓双赢。

  李疑在一旁协商,两边折腾到傍晚才把这起合作契约给敲定了。

  次日贾从修非常爽快地带来购买盐引的金锭,梁萤让李疑取了入库,做账目。

  随后把盐引放给他,也就是卖盐许可证。

  从此安县唯他一家是正规盐商。

  衙门也给他开了通行证,是他进出关应门的凭证。

  把这事谈妥后,双方算是绑在一条船上的蚂蚱,有着共同的利益牵扯。

  梁萤特地拐弯抹角敲打,提起永庆太守府的情形。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