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5页(第1页)

一圈人只有长生不为所动。他并不知道李子释的道理在哪儿,只是一来不像子周子归那么有操守,二来么,这些天吃足了教训,等着看他怎么教训别人。见自己成了众矢之的,子释不再坚持:&ldo;那就依花大侠。&rdo;大家于是开始商量如何操作,如何分工,需要哪些家什物事。过了一会儿,子释闲闲对花有信道:&ldo;昨日领粥的难民中居然有二侠的老熟人,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rdo;&ldo;可不是。&rdo;花二侠笑道,&ldo;这位钟大少,是堂姑父家的表侄。&rdo;‐‐这儿提到的堂姑,乃花照白的独生女儿。当年花照夜把寡嫂母女接回乡,给侄女找了个殷实可靠人家‐‐花有信边说边转头,向昨天不在场的花有时解释,&ldo;那年碧如妹妹回门宴,他因为好两手拳脚,席上特地寻过来敬酒。后来又碰了几回面:堂姑家孙子做满月、堂姑父六十大寿……哈,说起来,哪回都是酒席上……&rdo;&ldo;钟大少,难不成是位少爷?&rdo;子释问。&ldo;钟家在鱼肚湾有十几条大船,最多的时候,雇了上百个船工打渔呢!都说他们家地下埋着好几坛金子……&rdo;&ldo;这般有钱,怎么也沦落到要讨这一碗粥?&rdo;&ldo;哎呀我的公子,逃难还分有钱没钱?原先能进城还好说,如今有钱都没处买去。金子?金子能当饭吃?&rdo;&ldo;他拿着没用,咱们拿着可有用哪!&rdo;子释望着花有时,&ldo;花大侠,照眼下的速度,府里存粮还能支持多久?&rdo;&ldo;个把月吧。&rdo;到底是一家之主,暂时放下大道理,脑子立刻活络起来,&ldo;子释的意思是‐‐&rdo;&ldo;许多本地人士因哄抢风波,不肯把粮食卖给难民。以花府的信誉,却应该不难买到。花大侠,纵使仁心似海,义薄云天,也难免力有不逮。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难民,并不都是贫民……&rdo;花有时思量片刻:&ldo;子释说的有理。是我迂腐了。&rdo;实际上,子释给出的定价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地图和药草说明图卖得很贵,有钱人只要能救命,不在乎这点儿。没钱的只好下死力气记在脑子里,等于实施了一次大规模生存常识普及工程。写字条寻人只需两文,画像另加三文。实在没有钱,东西抵押也可以。连东西也拿不出,没关系,去花相坟前磕几个头亦可。长生开始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做这样的规定。反正两个小的乐于行善,遇上彻底的穷光蛋,白送不就完了?何必这么麻烦,磕不磕头有什么关系?花家也不在乎这个。看了两天,慢慢看出意思来了。花照白在楚州百姓心目中,那是&ldo;青天&rdo;级别的人物。难民中不少惫懒愚钝角色,到了花相坟前,也自然规矩端正起来。好些人磕头之后跟磕头之前,竟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两种气质。起先还只是没钱付费的人去磕头,到后来,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到坟前跪拜,甚至还添了不知从哪里弄来的几支香烛。几天过去,已经约定俗成,不论新来的还是要走的,都得到花相坟前拜一拜。每日早晚总有人自觉将墓园打扫一番。本来免不了乱糟糟闹哄哄的临时难民营居然弥漫着些微严整肃穆的气氛,秩序井然,有条不紊。子释满意的想:这现成的精神文明教育基地,果然管用。几个月来,难民们彼此算计,互相争抢,面红耳赤以至你死我活的场景,长生见得多了,心里也觉得很正常。没想到只是磕几个头,能磕出如许效果。这些夏人,好像很容易内讧,也很容易团结。长生隐约感到,一茬又一茬难民在花照白坟前磕下头去,这墓园里似乎多了一些东西。这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很可能比那大理石墓碑汉白玉牌坊还要硬。琢磨好几天,只剩下一个问题怎么也想不明白。因为子周子归太讨人喜欢,被花家的婶婶姐姐们拉到内院歇息去了。只有长生和子释住在客房里。有一天晚上,子释窝在床上修指甲,长生靠着桌沿儿看。看了一会儿,忽问:&ldo;&ldo;堂姑父家的表侄&rdo;,是什么人?&rdo;和而不同子释每天做两场关于地形路线和药草知识的讲座。上下午各一场,每次大约两个时辰。自从开讲以来,难民流动的速度明显加快。有了确切的路线明确的前景,人们仿佛有了奔头。又从白沙帮大侠那里听得西戎兵很快要打楚州南部,动力加上压力,成千上万的难民积极向南方进发。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