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3页(第1页)

马主任沉痛总结:&ldo;我们河津为了顾全大局,做出了重大牺牲啊!&rdo;一个女孩恍然大悟:&ldo;啊,怪不得我总觉得衣服发黑,原来是乌金粉!&rdo;其他学生被她提醒,也把袖口亮出来,黑乎乎一圈。&ldo;才一天,就脏成这样了,我本来还打算穿到回家再洗呢!&rdo;国一高的日常校服,是以纯白为主镶嵌藏青条纹的运动套装,大方素雅,缺点则显而易见,太容易脏。初来乍到时以为空气灰暗是天气不好,现在都明白了,那是从周围矿区飘来的乌金粉。&ldo;这个……让同学们受苦了。&rdo;马主任满含歉意,&ldo;现在已经比以前好多了,过几年会更好,正在治理之中,治理之中。&rdo;都是善解人意的好孩子,不再追究乌金粉脏了衣服。有人问:&ldo;马老师,怎么听说韩城也有一座太史公坟墓,还有太史公祠堂呢?&rdo;&ldo;那都是后来伪造的!当年太史公完成千古巨著《太史公书》,思乡心切,带着随身侍从,骑匹老马,从长安出发,取道同州,返回河津。&rdo;马老师绘声绘色,给同学们描述太史公临终往事。&ldo;走到韩城韩奕坡,这里地势很高,能隔河望见阔别多年的故乡。太史公老泪纵横,激动万分。身体本来就衰弱不堪,不幸与世长辞。为了纪念他去世的地方,身边的人便留下一双靴子埋在那里,随后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后来有人在埋靴子的地方修了一座衣冠冢,又建了一座祠堂。那祠堂本叫&ldo;望祖祠&rdo;,门外还有望乡牌楼。什么太史公祠,那都是后来改的!&rdo;&ldo;啊?!&rdo;马老师言之凿凿,学生们不禁深信不疑。&ldo;唉!被他们这么一闹,搞得人人都以为太史公是韩城人。这几年韩城借着文化旅游的热潮,着实没少挣钱,经济眼看是发展起来了。为了顾全大局,我们也不说什么了。还是中央高瞻远瞩啊,知道怎么发挥地方不同优势,实现区域性互补……&rdo;中午,文化馆工作人员送来快餐。胡以心要给钱,被马主任声嘶力竭地拦住。下午整理资料,分组讨论。马主任去忙自己的事了,学生们问:&ldo;方老师,照马老师说的,太史公肯定是河津人了?&rdo;方思慎淡淡一笑:&ldo;你们别忘了,还有人认为太史公死于狱中,根本没机会回故乡。&rdo;&ldo;啊,也是。&rdo;&ldo;我看那马老师说得跟亲眼见过似的,两千多年前的事,他怎么知道得那么清楚?肯定有水分!&rdo;&ldo;这还不简单,他说韩城那坟墓里是双靴子,挖开看看不就知道了?&rdo;这回开口的却是洪鑫垚。&ldo;就是就是,坟墓里头埋的是什么,挖开看看,立刻真相大白。&rdo;学生们深觉有理,纷纷点头附和。方思慎沉吟道:&ldo;这确实是最有效的办法。不过,且不说挖掘古墓的技术问题,还有当地官员百姓能不能答应,即使挖开坟墓,里边埋的不是靴子而是人的遗骨,怎么证明那人就一定是太史公呢?&rdo;&ldo;是啊……&rdo;马上有学生举一反三,&ldo;就算真是双靴子,怎么知道就一定是太史公的靴子呢?&rdo;洪鑫垚道:&ldo;只要挖出东西来,总能证明点什么吧?&rdo;方思慎点头:&ldo;那当然。寻找证据的办法各种各样,历史虽然层层累积,总有蛛丝马迹可以追寻。&rdo;男生们一脸蠢蠢欲动。女孩子胆小:&ldo;喂,你们不会真的想去挖那个……古墓吧?&rdo;方思慎摇摇头:&ldo;考古发掘虽然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却也是最后的最应慎重的办法。文物埋在地下,待在它该在的地方,才是最好的保护。咱们还是先从文献入手,比方&lso;龙门&rso;这个地名,太过笼统,历代行政区域沿革变迁,在汉孝武帝时期,&lso;龙门&rso;具体指哪里?再比方地名命名虽然确有&lso;山东水西谓之阳&rso;的规律,但在太史公生活年代,这种说法是否通行?&rdo;&ldo;啊,老师,太难了啦!我们不可能完成任务啊!&rdo;&ldo;我知道。&rdo;方老师笑了,&ldo;仅凭这点工夫,咱们不可能考证出太史公真正的故乡是哪里。但是你们可以提出自己的猜测,包括考证方法的猜测,以及对前人某一个观点的补充或质疑,都很可能填补本领域研究空白。大家记住,研究成果不论大小……&rdo;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