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5节(第1页)

他看着病床上一时愣住的卫江,顿了顿,笑着说道:“我记得老卫你家乡是渔镇的吧?那里这些年变化可大了,没人领路你回去了怕是都找不到家门喽!”

王兰低了低头。

卫江声音有些不稳:“总理您记得我家是渔镇的?”

“当然,那时候安排你进厂做这个厂长的时候,我们都担心过怕你一个江南水乡长大的人适应不了沙漠里头的气候。”苏总理脸上的笑容终于淡去,神情终于变得沉重,“这些年你身体一直都不怎么好……”

卫江连连摆手:“我从小身体就差,三天两头生病,跟环境气候没什么关系。总理您可别这么说!”他转过头看了一眼窗外,又转回来时,情绪已经好了很多,“您说的对,我的确该回去看看。从这方面看,这一次也是个不错的机会。”他苦笑了一下,“不瞒您说,我已经说不好家乡话啦,但是听应该没问题。”

苏总理失笑道:“那可不好说!你得回去了才知道。”

“您说得也对。”卫江想了想,“您刚才说我们渔镇变化大,这些我也都不清楚,也不知道会不会真认不出家门了。

说着说着,他的情绪就好了许多,开始期待起了回乡之行。

见他情绪好了,苏总理才又转而说起其他话题:“因为一些原因不回家的,国家也都,抢救出来的一起不好随意搬动,暂时先留在这个军区,安全问题你们放心。像是张老、王老这样一心工作的,国家自然也不会辜负他们的一腔热忱,军区这边已经紧急收拾出来了几个地方勉强先当做实验室给他们用,等新厂建好了再安排你们搬进去。我们一定尽快安排好。”

得知了国家的安排后,陶维和杜元伟这些人当即激动不已。

老婆孩子虽然没有分开过,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些亲朋友好他们都已经很多年没见过了,彼此完全没有通过消息,怎么会不惦记呢?

说干就干,送走了苏总理后,不少人立刻就行动起来,出发准备回家。

他们出来时都没有什么私人物品,东西全都可以留在军区,这些年的工资也几乎没有花用的机会,现在可算是能用出去了,不仅不心疼反而有点兴奋。

陶维和杜元伟还是一个地方的老乡,两人一合计就买了同一天的机票准备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回乡。

做了决定的三个小时后,两家人改头换面穿着新衣服坐上了直飞庆德市的飞机。

第73章A国

陶维的妻子是个老师,夫妻俩生了一个男孩,今年十一岁,已经是懂事的年纪了。

杜元伟和他的妻子比这陶维夫妇要更年轻一点,两个人的孩子只有七岁,两个都是男孩,但都教育得很好。

在肃州省军区时那里的战士们都知道这是在特殊部队服役十多年没有回过家的战友和家属,陶维等人的态度很好,对小孩子们更是有求必应。两个小孩出了厂区的第一站就像是何新柔给他们描述的那样,外面的世界又大又精彩,厂里见不到的吃的好玩的多的不得了。

上飞机的一路上两个孩子更是看着车窗外看的目不暇接。

飞机他们也是第一次坐,新奇得不得了。

其实陶维四个大人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十几年没有出来,外面的变化真的太大了。

他们忍不住开始在脑海里设想家乡会变成什么样。

军区对待这群特殊的客人态度再好那也毕竟还是在部队里、有各种条例条规的,而且到处都是配槍的岗哨、巡逻的队伍,这样的环境多多少少会让刚从808厂出来的人无法完全放松下来。

出来就大不一样了。

可惜他们买的航班时间有点紧,坐着车到了机场后就差不多要到登机时间了,没有时间逛,他们急急忙忙地值机过安检上了飞机,然后就老老实实地关掉了网络。

一大一小两个男孩特意给他们选了靠窗的座位,飞机一起飞他们就目不转睛地看着窗外。

航班抵达,听到广播里空姐甜美的声音说出“庆德市”三个字的时候,陶维几人都有些控制不住的激动,这下虽然不赶时间了,但他们回到家乡后也没有心思去到处走走看看了,只想快点到家见到阔别多年的父母。

他们虽然都是庆德市人,在外面自然是老乡,但进了庆德市就又不一样了。杜元伟一家就是庆德市市区里的人,打个车就能直接到家,陶维却不一样,他家是住在庆德和丰海两市中间的一个小镇上,属于庆德市,但严格算起来距离庆德市市区也要两个小时车程。

因此出了机场两家就要分开了。

杜元伟一家三口打了个车直奔市区的家,而陶维一家则登上了另一辆回自己镇上的车子。

陶维还哄儿子:“咱们先见了爷爷奶奶再一起到市里逛!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的才好呢,爷爷奶奶都没见过你,肯定特别疼你,你要什么给什么。”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