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2章 荀圣亲传不好意思谁不是呢(第1页)

孔鲋道出此行的真正目的

“听说阁下的‘新法家’要汲取百家之所长。”

“我儒家精义浩繁如烟,担心阁下无从着手,我等八人愿尽绵薄之力。”

他与淳于越的想法如出一辙。

既然赵高不愿意“独尊儒术”,那他就来帮赵高“独尊儒术”。

让赵高口中的“新法家”,变得似法似儒,如法如儒。

别觉得这个很难。

其实,自“百家争鸣”之后,百家之间早已相互借鉴融合,很多内容都有了趋同性。

百家从儒家这里汲取营养,儒家也学习百家,不断创新进步。

比如墨家与儒家都讲求“爱”与“和平”。

儒家讲“仁者爱人”,而墨家则直接“兼爱”。

孔子有“天下大同”,墨子也有“非攻”之说。

还有,儒家与道家亦然,都有民本思想,和以道德为基础的治国理念。

至于法家,儒家荀子的隆礼重法也对韩非子产生了影响。

所以,想要“新法家”,到处充满儒家的影子,也不是不可能。

最后,“新法家”不论是“外法内儒”,还是“儒皮法骨”,都无所谓。

只要儒家文化主体不失,并占据正统地位,百年之后,鸠占鹊巢也犹未可知。

孔鲋对儒家文化渗透性有着极强的信心。

孔鲋的想法确实不错,而且完全有可能实现。

因为后世已有实证。

后世汉武帝刘彻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儒皮法骨。

儒家为表皮,法家才是治国之内核。

可汉武帝清楚这一点,其他汉朝皇帝就未必能明白了。

譬如,汉元帝刘奭就完全被儒家文化给影响了。

导致忘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真正含义。

以至于,其父汉昭帝刘询恨铁不成钢说了句“乱我汉家天下者,太子也”。

汉昭帝他是一直都明白,治理天下,当霸王道杂之。

也因此,汉宣帝治理下的大汉,国力最强,版图最大,远汉武帝时期。

史称“宣帝中兴”。

儒家文化的渗透性太厉害,不是其他皇帝弱,而是汉武帝和汉宣帝太强。

毕竟儒家里面的封建礼教,太适合封建君主维护统治了。

赵高看着孔鲋,故作诧异道

“你这话我怎么听得这么耳熟啊,好像某个姓淳于的家伙也说过类似的话。”

赵高笑着继续道

“这就不劳烦你操心了,儒家典籍确实多如烟海,但我已有李丞相相助。”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