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3章 愧疚(第2页)

李渊和李世民还未意识到此战对于大唐更深远的意义,但秦寿可是在记载中了解过的。

让他来领兵打仗,这不是开玩笑呢?

但两位长辈还在谈话,自然轮不到他来插嘴。

李渊说道“这计谋是设儿所提出来的,让他随军出征,并无不妥。”

“况且,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能领兵打仗的。”

“但无论我还是你不都是慢慢学出来的吗?”

李世民闻言轻笑道“父皇所言极是。”

“但,先且不论湿儿是否能胜任此位,讴儿刚刚回到我与观音婢身边。”

“无论如何,我们绝不会让湿儿再离开我们身边。”

此言落定,李渊捏起棋子,轻轻落在棋盘上。

三人皆是无言。

太极殿内静了下来。

唯有炭火燃烧声。

以及偶尔响起的棋子声。

过了许久,李渊似乎想起了什么,抬起头看向秦寿说道“设儿,今日我就是想见见你,现在已经见过了。”

“你就该忙你的去忙你的吧。”

说着,李渊摆了摆手。

言下之意就是我与你爹有要事要商议。

这儿没你什么事了,该干嘛干嘛去。

秦寿也是听出话中意思,站起身行礼告辞。

原本秦寿是打算走掉的,但刚出了太极殿,便有宦官说长孙皇后要见见自己。

于是又在宦官的引路下,去了立政殿。

就在秦寿走后不久。

李世民在下了一子后,缓缓开口道“方才听父皇的意思,似乎更中意漫儿。”

倒没有隐晦,一语点出了李渊的真正意思。

李渊也不否认,坦然道“你不是想知道我与设儿都说了什么?”

“我且告诉你。”

“方才我与设儿交谈间,询问他如何看秦皇与隋场帝。”

“这孩子说了很多。”

“但可以用两句话概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弊在当代,功在千秋。”

李世民顿时眯起眼,轻赞道“好一个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无论是大运河,还是隋坊帝三征高句丽,又或是科举制,都为李氏江山的鼎盛铺垫了锦绣路。

所以李世民更能体会到隋场帝所做的是功在千秋的举措。

而弊自然是劳民伤财,三征高句丽弄得国内”饿殍遍地、百姓思乱”,才让他李家打下了这偌大的江山。

李世民呼吸略微粗重,经过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李世民感觉到设儿有着与年龄不相仿的雄才伟略。

无论是赈灾,还是活字印刷术以及那个用兵之计,很多眼前模模糊糊,不甚明了的事务。

偏偏在儿的三言两语间逐渐清晰起来。

湿儿看的不远,但每次都是能比自己,比他麾下的谋臣看的稍稍远那么些。

这气度这知识这眼光,完全可以比肩朝堂上的公卿了。

甚至连朝堂上的那些公卿都比不过设儿。

李渊看出李世民的心思,恰到好处地补了一句话。

“这还是生活在市井,若是日后回到朝堂…”

后面的话,李渊没有继续说下去。

但李世民已经猜到了。

若是回到朝堂,日后的成就不可估量。?

喜欢大唐开局曝光私生子身份请大家收藏大唐开局曝光私生子身份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