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0章 闭门会议(第2页)

是这样。

朱由校深表认同。

天启信任宦官,重用阉党,他铲除宦官,敲打阉党。

天启放纵宗室,他强势削藩。

天启无视贪污,他重拳治贪。

一百八十度转变,百官挺难跟上节奏。

另外,天启不同于崇祯,天启善于纳谏,譬如李起元的十二条经济政策,袁可立的七条平辽建议,李从心的漕运政策,他耐心聆听,统统采纳。

问题是,天启缺乏破釜沉舟的勇气,缺乏对官吏无条件信任的魄力。

熊廷弼之死是这样。

袁可立遭弹劾亦是这样。

本来都能形成大好局面,结果,因他半途而废,努力付之东流。

这固然有党争的缘故,但他摇摆不定的态度更是关键。

朱由校端起茶杯轻吮,神色平静说“浑浑噩噩数载,岁月蹉跎,虚度光阴,致使内政混乱,辽东局势恶化,西南叛乱尾大难除,陕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朕痛定思痛,决定整顿朝纲,强化军队,重置内外廷,诸卿为朝廷贤达,故召集闭门详谈,寻妙计,觅良谋,收拾山河,中兴大明。”

轰。

安静的书房内满座皆惊。

收拾山河?

中兴大明?

纵然朱由校6续表露心迹,所作所为颇有明君之风。

此间突然亲口收拾山河,中兴大明,孙承宗,袁可立等心潮澎湃,满腔热忱。

早前魏阉把持朝政,阉党遍布朝政,他们报国无门,故辞官归故里。

前线作战胜少败多,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朝廷。

时而阉党妒功,排挤前线将士,时而东林弹劾,挑起将帅矛盾。

更甚者阉党,东林合流,刻意针对前线将领。

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官吏,将领遭受无妄之灾。

皇帝有意中兴大明,能臣干吏有立足之地,百官互相倾轧肯定遭到遏制。

不过,几人短暂兴奋后,渐渐恢复平静。

现前皇帝是党争的始作俑者。

袁可立带着深深疑惑询问“陛下,您召集微臣等归朝,询问辽东军务,初衷固然是好的,却难保以后不会有外力阻挠。”

此言出,袁崇焕,赵率教,满桂,李邦华等齐刷刷侧望向龙椅上的朱由校。

这外力好似洪荒巨兽,无限吞噬着大明生机。

朱由校气势磅礴说“今日长缨在手,他日必缚蛟龙,手持三尺青锋剑,屠尽所有魑魅魍魉,或许道路是曲折离奇的,但前路始终是光明的。”

袁可立久经沙场,依然难掩激动之情,身躯微微颤抖说“陛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陛下不嫌臣年迈,臣愿披甲赴前线杀敌,护大明江山社稷。”

孙承宗,袁崇焕,傅宗龙,赵率教等紧随其后起身请缨。齐声说“微臣愿为国朝肝脑涂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多好的臣子啊。

结果死的死,贬的贬,没有挥出用处。

朱由校望向袁可立等,紧攥拳头誓自己定要人尽其才,善用百官“中兴大明,需解决辽东边患,袁卿在天启元年提出的平辽七策,今时今日依然行之有效,当成为朝廷未来数年在辽南乃至辽东坚持执行的策略。”

喜欢明末暴君从收服锦衣卫开始请大家收藏明末暴君从收服锦衣卫开始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