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7章 蝗虫来了(第1页)

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

贞观二年(628年)六月,长安地区大旱,随即出现了蝗灾,大量的庄稼被蝗虫啃食一空。

李世民来到郊区庄稼地里,看到遍地都是蝗虫,就咒骂蝗虫道:“民以食为天,你们这些虫子,却把庄稼吃了,就是不给百姓活路啊。我是皇帝,百姓若有错,都冲我来吧,你们这些蝗虫若是能听懂,来吃我吧,不要去祸害百姓。”

说着,李世民捉起一只蝗虫就要吞下去,身边的侍卫和大臣担心吃蝗虫会出现疾病,赶紧上前劝阻。

李世民说:“我现在恨不能把灾害转移到我身上,还担心什么疾病?”说罢,就吞下蝗虫。这一年,长安周围的蝗灾最后没有酿成大的灾害。

毕竟古人愚昧,对蝗虫虫灾往往是觉得天子失德,是天罚。而李世民能够做到这种地步就不得不让人佩服。

出现蝗虫虫灾其实就是冬天的温度不够低,土里的蝗虫卵没有被冻死,等到开春,天气暖和,虫卵孵化率高,虫子就明显多了起来。按照现代的科学解释,就是生态环境被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吃虫子的鸟被人类捕杀、赶到深山里。吃不完的虫子就会去吃庄稼、绿色植物。农民庄稼没有了就又开垦新的农田。至于鸡鸭鹅,古代人养的并不多,而是拼命的种田,没有钱财去养鸡鸭鹅,结果恶性循环。

其实对付虫子什么的,云南地方的人是很有经验的。高温油炸、晒干磨成粉。云南的虫子大餐有兴趣的人可以了解一下。好像从营养学的角度,说这玩意是高蛋白的东西,和蚕蛹一样大补。但是像圣人李世民那样直接生吃,还真没有过。

潮汕那边有生淹醉蟹什么的,但也是用高度白酒把寄生虫给去除,才入口。不得不说,程十娘对在这件事上圣人李世民的作为就一个字——服。

泸州现红薯土豆,消息肯定也报到长安,不良人可不说放在那里当摆设的。但土豆和红薯为何不送到长安,借圣人的手推广呢?毕竟现大旱的时候才三月份,运至长安时还是适合种植的。

其实皇庄上也有种植部分土豆和红薯,但量不多。

这样是有原因的。第一,做种子的土豆和红薯比较少,又是在泸州境内现,没人能确定移植到长安是否能长成。第二,泸州时任明府重民生,也与师父有私交,比较信任师父。所以才会冒险让治下百姓种红薯和土豆。第三,红薯土豆移植后产量是否有上报那么多,没人敢承担责任。第四,泸州治下也只是在劣等田或荒地种土豆,良田没有圣人允许是不敢动的。第五泸州李明府是属于关陇集团,在世家中算皇家自己人。第六要防备世家垄断,如果碰到识货的世家,估计早早都抢走了良种。

5月底6月初,泸州境内种下的红薯和土豆、冬小麦都可以收获了。正在准备收冬小麦的时候,正在田里劳作的人们现天上来了一群不之客。

第一个看到的人,开始以为是要下雨了,乌云蔽日。结果像雨一样的虫子砸到身上、脸上,于是狂呼“是蝗虫,是蝗虫。”

随即,整个天都被铺天盖地的蝗虫笼罩住,像乌云一般将太阳都遮住了。

“老天爷啊,你这是不让我们活下去了。”见到满地的蝗虫爬满庄稼,瞬间只留下光秃秃的麦秆,所有人的心凉了。

“完了完了,全玩完了。”

所有地面上种着的庄稼全都被蝗虫啃食着,屋顶、院落、甚至钻进家里。无数唐朝百姓痛哭流涕。

有人要和蝗虫拼了,拿起木棍冲进田里。但无济于事,犹如杯水车薪。

有些地方甚至请了大神,拜祭蝗虫大仙。

李明府这阵子过得是难受得很,老了老了好不容易功德圆满,迁升前给整了个土豆红薯的功绩。回到长安述职,准备做完这届告老还乡。结果接任的王老头不做人,得罪了宿国公和长孙相公,害的李明府的退休申请被驳回。

从长安回来,就是给那姓王的收拾烂摊子。

叛乱的事儿交给宿国公程咬金,这民生的事只能自己亲自来。

李明府自回到泸州就没有一天不骂王老头的,整个明府忙得衙役们生生累瘦了。

“好不容易要等到收获季节了,怎么就来了这么一出。百姓苦啊!”李明府长叹一声。听闻程家来人,决定去找程小将军借人帮忙。

墨竹村也是被蝗虫袭击的地方之一,但是,呵呵,对于墨竹村里那群长大了的小鸡,这个属于加餐环节。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