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五十一章 这就是现实(第2页)

郑万龙愣了下,一般给村里做事都是修桥补路,没想到张一行会有这种方法,想一想似乎比修路还要好。

张一行当然知道这样更好些,记忆里那位农民歌唱家朱知文,给村里花钱修路,照样被村里人骂。

反观刘强栋,直接给村里老人钱,这波人辈分高,只要伺候好了,替你说句话还是很顶用的。

而每年就米油,一来省钱,二来细水长流,老人又是最喜欢贪小便宜的,绝对高兴。

好,家里有人骂我是吧,你可管好了,万一明年没你的份怎么办!

虽然总有不知足的人,但那种人就没必要搭理了,做得再多再好照样骂你。

但就像朱知文,村里人骂他,可大多网友还是力挺他的,认为他们村的人做的不对。

为什么?前提还是朱知文的确为村里做了好事。

做了,别人骂你,那是别人不知足。

张一行又接口道:“对了,大米啊油啊什么的,我每年就在你这边拿货了,给我便宜点。”

郑万龙:“……”

指着张一行骂了几句,郑万龙便与张一行商量具体细节,一个小时才把事情完全敲定。

至于闻媒体,由两人依靠自己的关系网各自联系。

郑万龙联系罗城县电视台和县领导,张一行负责联系岳山市电视台和岳山日报社,计划一周后就宣布此事。

离开前,张一行忽然想起一件事。

“对了,我刚才从楼下看到几辆小巴车,是惠城的吧!”

郑万龙点点头,“没错,刚到没多久,还要贴外饰广告。”

张一行兴奋道:“那记得到时候在张家堂设个站点,以后来这边也方便。”

郑万龙面容古怪,沉吟好一会儿才看着张一行叹道:“一行,我有时候真想扒开你的脑袋看看,是不是比别人多个脑仁儿,你是怎么猜到我要在乡下设站点的。”

张一行呵呵笑笑,“猜的。”

记忆里惠城百货的崛起,很大一部分就是这些小巴车的功劳。

如今下面的村子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但是交通并不便捷,很多人就是想去城里都要骑很久的自行车,又有农村妇女连骑车都不会。

后来,惠城的小巴车开始在县城下面穿梭,基本上三四个相近村子就有一个站点,进城后不停站,直达惠城百货。

当时他们那边的站点就在韩家集,这个村子很大,每周都有集市,离张家堂也就三公里多点儿,李红玉经常带着俩孩子走着去那边赶集。

“行啊,绕一下就绕一下,谁让你是代言人呢!”

看到郑万龙点头答应此事,张一行便嘿嘿笑着离开。

郑万龙忽然提醒道:“对了,最近进了一批自行车,没有梁,你去看看推一辆吧!”

“送我吗?两辆行不行?我还有个妹妹!”

“滚蛋,你缺那点儿钱!”郑万龙鄙视地对张一行挥了挥手,就像是在赶苍蝇。

张一行撇撇嘴,嘴里碎碎念,“越有钱越小气!”

“保安,保安,把这个兔崽子轰出去!”

外面的秘书闻声而来,看到张一行从董事长办公室跑出来,不禁摇头苦笑。

轰是不敢轰的,郑总只恨这孩子不是自己的崽儿了,哄着还差不多。

本章完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