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61 061二更 龙骨翻车(第2页)

反正他也不是骗了乔琰的钱跑路的。

既有了安家费用,他要寻得昔日折返回乡的同伴也就更容易了!

这无疑比起他曾经所设想过的处境要好上了太多。

乔琰目送着这二人离去,怎么看怎么觉得在褚燕的身上透着一股子欢欣鼓舞的气场。

她不由摇头失笑,背着手朝着县衙走回去。

如若说褚燕虽未开口,却隐约有了越发归心的迹象是一个今日得到的好消息,那么等她抵达县衙之时见到了洛阳来的信使,就无疑是另一个好消息。

这位信使是毕岚派来的!

时近四月,毕岚果然没辜负乔琰期待地将她所问及的翻车给完工送了过来。

当然,毕岚不可能真做出一架完整的翻车送入太行山脉的隔断之中。

但这位能凭着奇巧之物得到刘宏倚重的中常侍,制作了一个足可以让乔琰将构造看清的缩小版本模型。

乔琰记得汉代的翻车正是古代链传动的头次应用,现下在这缩小版本的模型上表现出的也正是如此。

她着人送了一盆水进来,将这小翻车架在了水盆的边缘。

在旋转拨动驱动链轮后,龙骨叶板便沿槽刮水而上,顺着搭接的长槽往上送出。

这在外头拨动的装置使用省力得很,虽还需要人力,但若将水往山坡上送,已比此前省力太多了。

随着模型而来的还有毕岚的一封信。

他在信中提到,乔琰寻他制作此物的时候是去年,也就是鲍鸿送信给他的,今年便发生了南宫大火之事,他趁机给刘宏献上了此物的半成品,改装成了可用来提水浇灌宫室道路的初版,得到了刘宏的褒奖,这让他难免觉得自己其实是承了乔琰的情,多少有些对她不住。

他便想着还得将这翻车再完善一番才好,为此他找上了马伦。

扶风马氏多出将作大匠,但马伦继承了父亲在观星检测上的计算天赋,却未承袭祖父马严的匠作本事,为此她将扶风马氏的一位年轻子弟请来了洛阳。

马氏子钧,年少巧思,乃马氏旁支,于匠作一途天资绝伦,唯不善口才……

“……”乔琰看到这里当即就变了脸色。

马氏子钧,马钧!

这是三国时期最出名的发明家之一,诸葛连弩的改进,指南车的发明,发石车的改进,皆是出自于他的手笔。

乔琰原本是没想到会听到这个名字的,毕竟马钧活跃的时期已到魏明帝时期,也即公元237年之后。

但仔细想来,这又未尝没有这种可能。

马氏子弟大多长寿,比如马融活到了八十八岁,马严活到了七十二岁,马伦也可算是长寿的,那么马钧呢?

她继续顺着信中看下去,便见毕岚写道,马钧虽然今年只有十四岁,但在协助他完成这翻车制作的时候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对方只是旁支,家贫无从进学,马伦便打算出钱资助他的学业,而在他于洛阳进学期间门,毕岚会对其进行匠作之学的传授。

既知道了对方的所在,乔琰也不由心中稍定。

她将信收起,朝着这送信的信使回了个礼,将乐平的土产又包起了一份,请信使代为转交给毕岚。

在将人送走之后,她当即将县中和黑山军中的木匠给征调了起来。

既然毕岚已经将翻车模型送来,这连通山坡的灌溉装置便得尽快落成。

对于乔琰行事的雷厉风行,乐平县中已算是有些适应了,再说这上山砍伐之事和制作木翻车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县中的利益,他们行动起来也颇有动力。

按照乔侯所说,湿润的土地不利于蝗虫的繁殖,若是连山地都得到了合适的浇灌,那么除却有蝗虫外来,否则相对来说,他们会处在一个更加安全的农作环境内。

而偏偏今年的春雨只下了一阵又停,难免让人心中不安。

为此,这龙骨翻车的制作速度远比乔琰所预料的还要快得多。

不过短短十五日,在种植薯蓣的山地之上,已经斜向铺设出了长槽,接龙骨长链而来。

当然链条长了也到底不若先前乔琰手摇模型的轻松,好在毕岚和马钧并非没有想到过这样的问题,在使用推动的力量上,他们考虑了以牲畜牵拉的方式。

因此当这一条龙骨翻车开始运转的时候,驱动链轮的乃是耕牛。

乔琰自山坡之下朝上方望去。

十五日前便已有生发迹象的薯蓣青苗已经彻底破土而出,更已长出了些许叶片,虽还不到一片郁郁葱葱的状态,却也正有耕田初盛的景象。

而青苗之上的支架也已经陆续搭建了起来,形成了一种此前在并州不曾有过的奇异风貌。

秦俞在乔琰身边汇报道:“乐平县中有耕地五十万亩(*),此番山地额外开垦了六万亩地,这六万亩地中所种薯蓣的存活率大致在八成。按照乔侯所吩咐的,未能生芽的薯蓣都直接清除出来,种下了大豆。”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