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85章 追杀武陵王(第1页)

穆帝这一罢工,整个朝野再次惶恐不安,一来是之前的反桓温联盟都是以穆帝为核心,有穆帝在这里撑腰他们怎么闹都行,现在穆帝这个保护伞一撤,伞下的人立即就暴露在阳光下,自然是惶恐不安;二来桓温这次实在太过强势,直接带兵进京,并且很快就控制了京城的防卫和禁军宿卫,虽然没有像王敦或苏峻那样直接带兵上朝,但是也足以震慑群臣了,再加上前两次叛乱时不少士族高官皆死于屠刀之下,这次显然没有人愿意再当刀下之鬼。

当然,任何时代都不缺少忠臣与直臣,虽然东晋皇权是历朝历代最弱的,也是最让人瞧不起的,但是在忠君思想的影响下,还是有忠臣的,廷尉王允之就是一位,在将武陵王等人打入大牢之后,王允之就立即着手审阅侦查,王允之即是一位忠臣又是一位难得的直臣,出身琅琊王氏的他根本就不惧桓温的滔威,虽然桓温的弟弟桓秘多次以协助调查的名义向王允之暗示,但是王允之依然不为所动,依然坚持秉公执法,郗害怕王允之坏了大局,屡次向桓温进谏杀掉王允之,但是桓温认为王允之是难得的直臣,所以一直不肯下手,所以王允之得以秉公办案。

而王允之的办案能力确实是一流的,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就全部调查完毕,最终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查无实据。

然而此时的朝堂已然不是三天前的朝堂了,在穆帝病倒之后,司马昱主持朝政,在桓温的要求下,司马昱恢复了郗的职务,同时罢免了一大批跟随武陵王司马曦反桓温的大小官员,桓温实际上已经控制了朝政。

所以对于王允之呈上来的“查无实据,并无谋反迹象”的侦办结果,桓温并不感到意外,这本来就是一起他故意制造的冤案,王允之又是出了名的直臣,若是能查出实据来那就怪了。

而桓温之所以任由王允之秉公办案,除了欣赏王允之这样的直臣以外,另一个用意就是效仿秦国时的赵高,当年赵高为了检验自己的威望,于是便设局试探群臣,故意拉了一只鹿来,当着皇帝的面说这一匹马,皇帝大笑说这明明是鹿,怎么可能是马呢?但是没想到群臣惧怕赵高的淫威,纷纷顺着赵高的意思说这确实是马,而没有顺着赵高意思而说这是鹿的,自然也在日后被赵高用各种理由给处死了。

桓温当然不想当赵高,但是为了彻底掌控朝政,将反对自己的势力彻底打压下去,然后自己才能放心的北伐,否则的话后方总有人给你捣乱,自然是闹心的很。

于是在王允之侦办结果出来之后,桓温又再次上书要求诛杀武陵王司马曦、新蔡王司马晃等人,并且言词异常激烈,在桓温的带动下,之前早已投靠桓温的士族高官也纷纷上书要求诛杀二王其及党羽,这让主持朝政的司马昱很是难堪,他明知道司马曦是被冤枉的,并且廷尉也已经明确给出了侦办结果的情况下,却依然不敢释放武陵王等人,身为摄政王却连自己的亲哥哥都救不了,这让司马昱很是悲伤。

为了保住自己哥哥的命,司马昱最终还是放下身段,以近乎哀求的口吻向桓温说道:“对于武陵王等人叛乱之事,即然廷尉已经查无实据,就已经证明此事子虚乌有,但是大司马却依然要诛杀武陵王等人,同室操戈的事情在晋惠帝时代已经上演过一次了,结果就是山河沦陷,生灵涂炭,我实在不忍再出现这样的事情,所以对于这件事情,我既悲痛惋惜,又惊恐不安,这种事我连听都不愿意听,何况还要我下令呢!还望大司马再研究研究!”

见司马昱如此低声下气,桓温也不好再逼迫他,于是便不再进言,见桓温不再进言,其他人自然也不会再进言,于是司马曦等人再次逃过一劫。

但是桓温杀人立威的决心十分的坚定,在退朝之后,桓温再次召集郗、江彪、桓秘等人商议,郗的意思是桓温不应该顾及司马昱,此时的司马昱已是跛脚之鸭,空有摄政的头衔,其实啥事也指挥不动;

郗建议桓温应该一鼓作气,继续逼迫司马昱,让司马昱亲自下令诛杀武陵王等人,这样既避免了桓温诛杀宗室的坏名声,又让司马昱声望尽失,从此普天之下就再无人敢跟桓温作对了。

郗的建议痛快是痛快,但是桓温并不想做的这么绝,于是郗便又说出了第二个建议,那就是让宗室告宗室,从宗室当中再找一个不中用的王爷,上书请求诛杀武陵王等人,这样就可以把桓温给摘出来,避免了桓温的尴尬。

“让宗室告宗室?”桓温默念了一句,这计好是好,但是再去哪里找这样的宗室呢?新蔡王司马晃是个软蛋,所以吓唬吓唬就行了,其他的王爷当中琅琊王司马丕一心求仙,天天在家练丹玩,不问政事很多年,东海王司马奕还小,所以近支亲王肯定是不行了,只能从其他旁支王爷当中选了。

经过反复讨论,郗等人觉得谯王司马恬正合适,之所以说他合适,是因为此时的司马恬正担任御史中丞的职务,而御史中丞就是负责监督、弹劾官员的,所以让司马恬上书朝廷也算是职责所在。

而且司马恬的父亲司马无忌还跟桓温同过事,当年桓温刚收复益州之时,朝廷为了限制桓温势力的展,派司马无忌前往成都担任益州刺史,当时桓温虽然很反对,但是因为当时的实力不行,最终也只得默认了。

虽然司马无忌去益州是朝廷监视桓温的,但是司马无忌到任成都之后,也并没有给桓温捣乱,相反还很积极的配合桓温的工作,这让桓温很是感激,对司马无忌赞誉有加。

司马无忌去世后,他的儿子司马恬继承谯王的爵位。司马恬很有才干,曾任司雍秦梁四州的大中正,负责为国选材,后来又担任太子詹事、吴国内史、尚书右仆射等职,因为是宗室当中少有的有才干之人,所以在穆帝亲政之后,又把司马恬提拔为御史中丞,负责监察百官。

谯王的始封王是司马懿六弟司马进的长子司马逊,在宗室当中算是非常偏远的旁支王爷了,虽然是旁支,但也是王爷,由谯王司马恬出面弹劾武陵王等人,不管从哪方面看,都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所以,桓温在听完郗的分析之后,也觉得司马恬最合适,这次他没有让桓秘出马,而是直接派郗去找司马恬,郗也挥了自己不要脸的精神,在威逼利诱之下,司马恬只得答应第二天的时候上书弹劾武陵王司马曦。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