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6章 王黄分家上推万更(第1页)

[]

【王分家】

“仙芝大哥,让我看一眼诏书。”巢面沉似水,不怒自威。

王仙芝只顾高兴,竟然没有觉察出气氛的不对劲,双手捧着委任状,小心翼翼递到巢面前,“小心点儿呀,别给我……”

巢一把抢过诏书,在王仙芝鼻子前抖着,愤怒吼道:“你他妈倒是得了官,我呢?”

“始者共立大誓,横行下,今独取官赴左军,使此五千馀众安所归乎!”——《资治通鉴》

“君降,独得官,五千众且奈何?”——《唐书·巢传》

后世很多人都在这句关键的话上对巢进行了美化,把他包装成一个意志坚强、矢志不渝的革命者。

佛魔一念间,英雄与狗熊只在一句话。

有人拿《资治通鉴》中的这句话做文章,稍加粉饰,就把“始者共立大誓,横行下”翻译为“开始的时候,我们共同立下誓言,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替行道,为下黎民苍生谋取幸福……”

这高帽戴的,瞪眼说瞎话,干脆,您就说他们要为了共产主义而奋斗得了。

“横行下”才是他们的誓言,结合巢后来的真实表现,就会现这四个字不用过分解读,它的真实意思就是字面本身意思,割据一方、称霸下。如果非要进一步解读的话,应该理解为巢自认为可以跟唐王朝分庭抗礼甚至取而代之。

总之,再怎么洗白,王之辈也绝对上升不到革命者的高度,他们充其量也是大规模有组织涉黑犯罪团伙。

无论是《资治通鉴》还是《唐书》,无论再怎么美化修饰,也永远绕不开后半句,也是所有妄图为王之辈洗白的人的麻筋儿——“五千众”,你接受朝廷招安,当官去了,我们这五千人怎么办?

一言以蔽之,分赃不均。

王仙芝出卖队友的利益,特别是出卖巢的利益,这是引起巢不满的原因。

“我们……从长计议……”王仙芝终于从狂喜中清醒了一半,被巢的气场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议你妈个头!”

话到拳到。巢一拳打在王仙芝的脸上,王仙芝应声倒,满脸鲜血。

两位老大身边的亲兵也缠斗在一起,场面瞬间失控,乱作一团。

随后,这帮“誓拯救下黎民百姓”的“起义军”们,就在蕲州城内打砸抢烧,城内一片火海,几乎被夷为平,黎民百姓近一半被屠杀,另一半被裹挟而走,被迫加入草军。

裴偓和钦差宦官趁乱逃走,而王镣这个身份特殊的俘虏仍被扣押。

草军也就此一分为二:三千人跟随王仙芝,两千人跟随巢。

这也间接证明了草军真正的主力也就这五千余人。剩下的“数万、数十万之众”真的只是一群草寇乌合,两位老大连分家的时候都懒得细分,爱跟谁跟谁,反正这五千人必须得分仔细了。

王分家之后,王仙芝率部南下,侵袭湖北;巢率部返回山东老家。

二桃杀三士,草军势力被成功瓦解。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王仙芝肆虐湖北,先后攻陷鄂州、安州;巢在山东先攻陷郓州,继而攻陷沂州,一雪前耻,他是个有情怀的人。之后,巢与王仙芝手下部将尚让(尚君长之弟)在嵖岈山会师,并将嵖岈山作为草贼的根据。

紧接着,两位大佬冰释前嫌,兵合一处、将打一家,居然把讨贼总司令宋威围困在宋州城内。

朝廷紧急派遣中央禁军的左威卫上将军张自勉,率军驰援宋州,击退围城草军,解除宋州危难。

王仙芝率部又攻陷随州,生擒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派儿子率军增援,不料李大公子竟然为国捐躯,壮烈牺牲。

官军再反扑,王仙芝转寇复州、郢州,从容退去,深藏功与名。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