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十七章 定计谋门阀(第1页)

[]

“陛下,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和侍中魏征在外求见——”

当李治刚刚从袁罡和孔颖达手中,接过“子望气术”和“正气歌”时,大内总管张阿难的声音,在“立政殿”外响起。

“让他们进来吧——”

李世民爽朗的回答道。

看到儿子爱不释手的样子,李世民的心里也很是高兴。

没想到这袁罡刚刚进宫,就为李治带来如此难得的机缘。

虽然李世民不太清楚“子望气术”的功效,但是,孔颖达的那册“正气歌”,可是能通往“文道通神”的最佳法门。

凭借李治如此逆的资质,恐怕很快就能成为大唐最年轻的通神大儒了!

再想到方才孔颖达对那“子望气术”的推重,也许此次雉奴真就捡到宝贝了。

“臣房玄龄、魏征见过陛下——”

“立政殿”的殿门再次被打开,房玄龄和魏征一前一后走了进来。

“玄龄、玄成你们二人来的正好,袁罡道长已经接受了朕的邀请,正式入主太史局,今后诸位同在朝堂还要多亲多近才是。”

这几位也都算是老熟人了,年轻时就曾相识,房玄龄是一个谦虚低调之人,见到多年前的老友自然是欢喜的紧。

魏征则不然,虽然自身当年为了逃难,也曾假扮过道士,骨子里却是一个过分耿直之人。

对袁罡这样的相士,虽然也承认对方有高明过人之处,却看不惯他那一套玄而又玄的论调和说辞,总觉得这样的人就是哗众取宠之辈。

如今在“立政殿”里见到袁罡,又听说今后会同殿称臣,魏征只是敷衍拱了拱手,脸上却没有半点儿笑颜。

“陛下,老臣和房相此来,是为那河南道水患一事。河南数州之大雨倾盆,河泛滥,饥民遍野,不知老臣上的请求放赈救灾的折子,陛下那里到底是怎样一个章程?”

这几日为了李承乾的事情,李世民也算是忙的有些焦头烂额。

长安城附近被清理了几遍,倒是查获了一些为非作歹之辈,却也没能找到行凶者的踪迹。

跟李治的刺杀案一样,找不到半点有价值的线索,这让李世民很是沮丧。

而河南道水患的折子,每日都有无数封递到“立政殿”,朝中诸相对此也多有争议,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所派的人选上。

李世民倒不是怠政,从这如雪片般的奏折中,他自然能够看到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大雨滂沱、河泛滥固然是真,河南道各出现的骚乱怎么讲?

甚至有的方,竟然还有报上来“河妖”作乱的?

这难道不是有人想趁机捣乱,混顺摸鱼吗?

看到他们要议政,李治就很自觉站了起来,想告辞离去,却意外被李世民叫住了。

“雉奴啊,既然碰巧赶上了,就留下来一块儿听听吧——”

李世民没等李治说话,就出言阻止了他,这个举动让刚刚进入“立政殿”的房玄龄和魏征都是一愣。

虽然大唐的皇子,并没有严格要求不得干政,但是眼前的李治毕竟才十二岁啊,这么小的年龄居然要参与朝中重臣的议政了吗?

不过,在场的几位都是经过大风大浪之人,虽然李世民这个举动有些突兀,却没有一个人当面给指出来。

“陛下,魏侍中所言甚是,还请陛下早做决断!”

房玄龄是被魏征强拉来的,不过对于这件事情,他也忧心如焚。

作为大唐百官之,河南道百万黎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当然责无旁贷。

“袁真人,河南道大雨还会持续多少时日?”

李世民没有立刻答复房玄龄和魏征,只是示意他二人就座,转头问向另一侧的袁罡。

袁罡不敢大意,将手中的拂尘放在一旁,从怀中取出一物,竟然是一方古香古色的小盒子。

盒子近似于方形,枣红色的外色,有半个手掌大小。

袁罡小心翼翼捧在手中,辨别了一下方位,双手高举这个枣红色的盒子,冲着东方深深一拜。

紧接着,口中念念有词,双手将那个枣红色的小盒子,上下摇晃了三次。

来到案几旁,轻轻打开盒子,从里边依次倒出了六枚铜钱。

“陛下,据卦象显示,此次河南道大雨一直会持续到七月望日。”

七月望日,也就是七月十五,现在才刚刚七月初,看来还得再下上十多啊。

“玄龄,户部可曾将赈灾的粮食准备停当?”

“陛下,秋粮要再等一个多月才能收上来,如今从长安最多只能起运十五万石粮食。”

“考虑到河南道水患,境内至少减产了一半,受灾之处的秋种估计也会受影响。”

“如此一来,尚需三十万石粮食,才能让整个河南道支撑到明年麦收。”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