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7页(第1页)

  苏轼对此非常期待。

  一来是想了解到底有哪些食材辛辛苦苦漂洋过海来到他们餐桌上。

  二来自然是不辜负它们深深的爱意、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尝尝他们的味道!

  这是一个吃货应尽的本分!

  两人又一次来到厨房,吴普清空桌子把白天买回来的蔬菜水果摆到桌子上。

  吴普的审美很不错,分明只是十分随意地把袋口敞开拿到桌上,那一袋袋蔬菜水果在无人机镜头里却呈现出极佳的色彩搭配效果。

  瞧着像极了一幅色泽艳丽的油画。

  苏轼站在桌前也觉得这幅“画”很好看,看起来让人……更想吃了。

  吴普领着苏轼来到主食区,笑眯眯地让苏轼在里头找出玉米。

  他顺便给苏轼介绍了一番玉米的来历,说这种作物约莫在明朝中叶传入华夏,并且在明朝末年已经遍布全国十来个省份。

  玉米的特点是耐旱耐寒、成熟快产量高,且储存起来非常方便。

  它颜色丰富,最常见的是白玉米和黄玉米。

  一般来说白玉米香糯,黄玉米爽甜,各有特色,都很好吃。

  苏轼看着一堆或脱了壳或还很鲜的五谷杂粮,有点迷茫。

  好在他既然是个吃货,自然不会五谷不分,先排除掉他已经认识的大麦小麦水稻小米高粱,剩下的可以当主食的东西不多了。

  他的目光很快被几根鲜的玉米棒子吸引住了。

  苏轼拿起来剥开一看,果然瞧见上头齐齐整整排列着的玉米粒。

  这玉米鲜得很,没煮熟没晒干,明显刚掰下来不久,水分非常充足。

  苏轼手痒地从上头抠出颗玉米粒送进嘴里,只觉生吃也鲜甜得很!

  “一定是这个!”苏轼笃定地表示自己猜出来了。

  吴普表示他猜对了,拿了几根玉米放进锅里煮,剩下的则是留着榨汁。

  他继续让苏轼辨认甘薯、土豆,顺势把它们传入中国的过程和时间点都介绍了一遍,才转向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

  两人把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蔬菜水果都认完了,吴普才带着苏轼玩榨汁机。

  这么多的蔬菜水果,一会可以拿来榨蔬菜汁水果汁喝,喝不完的还用来能做冰淇淋。

  苏轼闻言兴致更高,兴高采烈地捋起袖子和吴普一起忙活起来。

  两个人分工合作地忙活起来。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