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89节(第2页)

“朝廷”这个词,真是好久没有听见人提起过了。

一般人,称呼日本控制下的傀儡皇帝,无外乎便是“前清皇帝”或“伪满皇帝”两种。想必,像这样还承认、称呼着伪满为“朝廷”的人,对前清皇帝的称呼,一定也只会是“皇上”了。

这样想来,竟还觉得有些可笑。

锦颐一下子就理解了韦三先前那一抹讥笑的意味,她甚至也想跟着哂笑着嘲讽两句。

然而,大抵也是知道这样的嘲讽除了能过两下嘴上的干瘾以外,再没有别的用处,她面不改色地深吸了一口气,到底还是忍住了嘴角将将要展露出来的讽意。

“认真想来,似乎也不是不能想到。”

大概是自民国建立之后,众人没有怎么遇见过满嘴把“皇上”、“朝廷”挂在嘴边的人,乍一从韦三嘴里听到了这样的人的存在,还不是作为个例的形式存在的时候,众人便只剩下了愕然。于是,在几人的沉默中,率先从愕然中晃过神来的马启鸿便率先开了口。

“东北这块地方,前清封建朝廷落败之后,又出了个堪比土皇帝的林家军阀。平日里,大家都司令、司令的叫着,但事实上,谁都知道,军阀,在地方上,是比朝廷、比政府更具权威的存在。要不然,那时候的秦先生也不会一门心思的想要除掉国内的军阀了。”

喘了一口气,马启鸿又接着说道:“更何况东北离南边政治中心离得远,其实没受多少民主思想教育。说到底,东北的百姓们从根本上就还没从旧社会的桎梏里跳脱出来,一个伪满朝廷就又建立了起来,东北百姓们对伪满朝廷、对旧社会的封建制度的接受程度,自然也就比其他地方的百姓们要高得多。”

也就是说,这些生活在东北的百姓们,实质上,同生活在前清还没灭亡时的愚民差不多了。他们相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也相信“士农工商,人有三六九等”,他们形成了畸形的三观,是以,他们是在心甘情愿地接受着鬼子和伪满的奴役。

锦颐把马启鸿话里的意思给翻译了出来。

但是——

“封建社会都还有人揭竿起义、反抗封建王朝,我就不信,奴性这东西是人生来就有的。”

她说着,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鬼子兵是个什么样的人,她心里有数。从前鬼子在东北照了许多同百姓们“相处友好”的照片刊发,她一点也不相信。她不相信鬼子会在东北改了性,不相信他们会善待东北的人民。所以,她也不相信,这整个东北,她找不到要反抗鬼子和伪满的人!

作者有话要说:  虽然有点短小,但好歹也是更新get√

谢谢木子鱼扔了1个手榴弹

爱你们,么么哒(づ ̄3 ̄)づ

☆、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抵是心里不愿意相信,在华夏的土地上,还会有那样一个地方的华夏子民,甘愿对自己的仇敌俯首称臣,锦颐的心里拧着一股冲劲,势必要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身上,找出些华夏人的骨气来!

于是,锦颐便开始每日都同着马启鸿和于科涵在城里闲逛起来。

一开始,为了不因频繁在城里打转而引起鬼子的注意,他们几乎每一天都只是挑着城里的各个地方的茶楼坐上一天。到后来,一天天的,他们把城里百姓们生活的常态给看仔细了,便也跟着一天天变得沉默了起来——

在这座沈阳城的角角落落,他们随处可见的,是百姓们对鬼子兵的点头哈腰。偶尔,他们高高坐在茶馆二楼的窗边,往窗外一个探头,甚至还瞧见鬼子们随手从百姓里揪了四个健壮的大汉,就让他们当了人力脚夫,坐在中间放了个椅子的小轿子上,就让他们抬着自己走。

而即便是如此,百姓们似乎也没有丝毫的抱怨。眉头也没皱一下,便直接任凭了鬼子们对自己的奴役。

在这样鬼子几乎等同于“天”的畸形社会关系之下,便连带着那些跟在鬼子身边的、原本应该备受唾弃的汉奸,也开始跟着水涨船高。

就好比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的,韦三不用去同鬼子们打交道、办事的时候,总是会跟着他们一起出来。在韦三出现在他们身边之前,他们不管去到哪儿,那些店铺商家的老板,同外头那些做生意的老板实际上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但自从韦三出现在他们身边之后,那些老板们没等他们开口说什么,似乎自己就先让自己的地位低上了一截。

那些老板们不仅仅是不收他们的银钱,甚至行为举止间,不论是花钱消灾,还是出自真心实意,他们总让人有种上赶着要将东西双手捧上的味道。

锦颐他们三人,一个铁血军司令、一个产党现任领导人、一个国民政府内部要员,在进到东北以前,还没试过“以权压人”,在进到东北以后,反倒跟着韦三尝了一遍“特权”的味道。

“到这里,这沈阳城我们就算是看了个遍,那明儿早上,咱还要继续出来吗?”

靠近鬼子在沈阳城里防卫军部那块儿的酒楼上,韦三瞧着神色都有些郁郁的三人,颇有些小心翼翼地询问道。

锦颐和马启鸿、于科涵三人没有注意到韦三的表情,只是沉默。

他们也都是些见过大场面的人了。鬼子侵占了华夏土地后,华夏百姓们的生活,他们也并不是没有见识过。但在东北以外的地方,百姓们至少还可以知道有华夏的军队在奋战、知道华夏还有一支战无不胜的铁血军!他们看得到希望。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