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 23 章 二十三章(第2页)

题目: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1]

……

问:甲诗作者为___代诗人___。乙词作者为___代著名词人____

众人:“???”

谁写的可不可以自己出来认领一下?救命啊,又不是

他们写的,也不是他们同时代的文人写的,让他们怎么填嘛?

听都没听过,哪有这么考的!

乙词作者辛弃疾看到下面的问题瞳孔一缩,这是什么?找不同吗?

下列对诗词中画线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热闹的练兵场上),的卢战马飞一样地奔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B.(热闹的练兵场上),战马像的卢马一样飞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C.(两军对垒的战场上),战马像的卢马一样飞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D.(两军对垒的战场上),的卢战马飞一样地奔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2]

辛弃疾看得眼睛都花了,最后才选了C,不放心又回去看了一遍,及格对他很重要,能拿的分绝对不能丢。

甲诗作者杜牧看到下面的问题不由一怔,这是可以填的吗?填了不就被圣上知道他在感慨自己怀才不遇,内涵圣上吗?

甲乙两首古诗词中都有一个英雄的身影。甲诗中,作者除感叹“东风”成就了周瑜英雄之名,也暗含了对自己_____的意味。乙词最后“可怜”一句,道尽了词人_____的英雄之悲。

杜牧犹豫了一会儿,把答案填到了乙词处,对方的词和他有异曲同工之妙,填上去肯定没错。

也不知这首词是何人所作,竟如此豪迈大气,又不失文采,真想结识一番。

……

宋太祖位面

自从天幕左下角多了一个可以看题目的方框后,赵匡胤已经不需要书法家在旁边翻译了,他自己就能轻而易举就看懂上面的题目。

赵匡胤吩咐道:“此法甚妙,将题目都抄写下来,两种字体都要。”

虽然答题的时候有念题目的,但终究不如自己看题来的方便、快捷,卷子上的文字迟早都是要学会精通的,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可不能错过。

赵匡胤一边看简体字,有不认识的就去看下面的宋楷,一时间还真学到了不少新字。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好词!”宋匡胤赞道,“也不知道这词是何人所作?”

赵匡胤发现满朝诸公都不说话,眉头微蹙,“怎么都不说话?”

昨日考试回来他召见了朝中几位相公和赵光义、赵光美两个弟弟,撤掉了赵光义开封府尹的之职,赵光义虽然没说什么,但背地里是有小动作的。

加上朝中有不少赵光义的人,赵匡胤对其不是很放心,如今见众人都不开口,赵匡胤下意识地怀疑和赵光义有关。

为首的诸公相视一眼,把薛居正推了出去回话。

反正官家一向敬重这老头,这话让对方说更适合不过了。

“禀官家,臣等方才见到明清的人在题上答了宋代,辛弃疾。”一开始他们看的是清代的文人,毕竟清朝最晚,而且最好认,见到他们填宋代后才转去看其他人。

发现

答案都是宋代辛弃疾,那肯定就错不了,而且“可怜()”一句道尽了词人什么的英雄之悲那里写的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不仅如此,他们还发现了场上唯三的女子,其中一个是他们大宋的。

对方叫李清照。

那首《夏日绝句》正是对方所作,而这首诗据说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

赵匡胤闻言,立即将目光转向考场中唯三的女子身上,迅速锁定了李清照。

对方居然在写文章。

题目——我的世界因战乱而精彩

通篇都在讽刺大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从靖康变写到南宋龟缩于一地,不愿北伐,道尽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再次如魏晋南北朝一般衣冠南渡。

赵匡胤怒气值不断上涨,看到最后更是呕出一口老血。

诸公见状连忙去扶,并召唤来太医为其诊脉。

……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