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三章(第2页)

“亩产千斤的粮食,八石啊!”一般说亩产多少说的都是平均值,也就是说如果亩产千斤的话,上等田的收成会超过千斤。

光是想想众人便觉得呼吸急促,上等水田的稻每亩地才两三石,下等田能有一石出头就已经不错了,能使亩产翻倍就能让座上的皇帝名垂青古,翻好几倍……是要学始皇帝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的节奏。

还有延寿丹,秦皇汉武求都求不来的东西,竟如此轻易地出现在上面。

哦不对,秦皇这算是求到了。

没有人怀疑真假,能将早已作古的人和未来之人聚在一处,不是神仙是什么?

长孙无忌有些担忧,“殿下?”

李世民抬手止住了他下面的话,“不急,且再看看。”

宋太祖位面

赵光义无比复杂地望着天幕,嘴角露出一抹苦笑,近日朝臣又上书请立太子,他兄长怕是早忘了曾经的诺言。

本以为……不想兄长竟有如此机缘。

为何早不出现晚不出现,偏要在这时出现呢?

“晋王?”幕僚程德玄试探地叫了一声,心里无限叹息,他们日前已经商议好对策,奈何计划赶不上变化,上苍当真是眷顾宫中的官家。

赵光义摆了摆手,心累道:“官家得此奇遇,还需要立太子吗?”他若得延寿丹,延寿到一百岁甚至更多,熬死他们都不在话下。

他这个有实无名的皇太弟怕是连那点实权都要没有了。

……

明太祖位面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应天府皇宫

这一年是朱元璋称帝的第二年,皇宫里的后妃和皇子公主还不多,太子朱标也才十四岁,余下的弟弟最大十三,最小八弟才刚出生两月。

天幕出现时,朱元璋就不见了,朱标带着几个同母弟弟来到母亲马皇后的宫中商议对策。

一路上走走停停,废了好些功夫才到达马皇后的寝宫,没办法,天幕时不时就出现新人,就算他拖着弟弟走,弟弟们也不想走。

看到一半时朱标就意识到他们不见的爹可能是去了天上,要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在天幕上,事实也确实如此。

爹出现的时候,几个弟弟欢呼雀跃,撒丫子往母亲宫中跑,终于不用他拖着走了。

朱标无奈地摇了摇头,年少老成的太子加大了步伐,快步往马皇后宫中赶去。

但走了没几步,就听到了一道清脆悦耳的声音。

那声音在说考试。

朱标停下脚步,抬头望向天幕,思维开始发散——大明后面没有皇帝了,难道是说大明万世基业,屹立不倒?

咦?怎么又多了个异族?

汉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轻易不得剪头发,此人将四周头发全部剃去,只留头顶中心的头发,其形状一如金钱,而中心部分的头发,则被结辫下垂,形如鼠尾。

瞧着就不是汉人,身上穿的也不是汉人的服饰。

朱标盯着那人看了一会,大明就是亡在这些异族手中?回头得让人查查这种穿着打扮是出自哪个部落。

朱标一边想一边迈步进了母亲寝宫的院门。

刚进门就听到八岁的五弟朱橚问母亲:“爹考试能行吗?万一考不过怎么办?”

朱标脚步一顿,对啊,考不过怎么办?

不是他看不起亲爹的文化,时下考试书面、形制、措辞都很重要,肚里就算再有墨水也得会写、懂得写才行。

亲爹这方面……年少的太子深深担忧了起来。

**

元清两朝见到他们的大汗出现在天上,高兴得载歌载舞。

当然有人欢喜,也有人忧愁,两朝的汉儿们一脸忿忿地望着天幕,中原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是汉人统治,混进来两个异族,是汉家的不幸,亦是汉家之耻。

他们凭什么和秦汉唐的开国之君相提并论。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