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9章 用三毛六结个善缘(第2页)

这年头的姑娘都时兴穿的确良的衬衫。农村虽然穷,但只要不是特别困难的家庭,基本都省吃俭用的给媳妇、闺女整一件。

的确良优点不少,耐磨耐刮,不掉色不容易长褶子,艳的素的花色繁多。缺点也非常明显,穿身上不透气,看似轻薄,实际上非常捂人。

而且,一旦打湿了就贴在身上,还特别透。

女人们顶着大太阳干了半天活儿,身上早就被汗浸透了。这年头也没个大灯罩啥的,通常里面就一件背心。背心虽然是棉线的,但那么薄的东西汗打湿了也一样透。

外面透,里面也透,累极了的时候顾不上那么多,一不留神就走光了。

李爱国的年纪正是对异性好奇的时候,再加上马向芳不是啥好玩意,总给他灌输些糟粕。搞得傻小子现在白天得到机会就瞎瞅,晚上闭上眼就做些乱糟糟的梦……

正左瞅右瞅的找“光景”看呢,李爱国瞅见马向芳居然在苞米地阴凉下坐着。

好奇心一起来,便抬屁股凑了过去。

“哥,你不是回去歇着了么?”

“回去个屁,院里一帮人呢。”马向芳悻悻的骂。

“一帮人,谁呀?”

“公社的人、大队长,还有好几个军官。”

“军官?来干嘛呀?”

“就你红旗哥一个人在家,你说他们来干嘛?”

“让坏蛋欺负的那姑娘,家里是部队的?”

“是不是傻,那家人能大白天的过来吗?”

“对哈……”李爱国挠了挠头,眼睛忽然间一亮,兴奋的说:“不会是部队上来政审红旗哥吧?”

“嘿~还不算太笨。”马向芳笑了,嘴里念叨着:“看来呀,你红旗哥跟咱混不了多久喽。保不齐不等冬季征兵就能走。何卫东那小子……嘿嘿,该哭了。”

“可不是嘛。”李爱国咂吧着嘴附和:“红旗哥要是走了,卫东哥就傻眼啦。”

“你知道就行,别跟旁人说哈。”马向芳一本正经的提醒。

“放心吧,我嘴严着呢。”李爱国嬉皮笑脸的点头。

何卫东之所以会“傻眼”,是因为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眼下这年月是个人都知道,当兵是条好出路。但名额有限的,这就造成了狼多肉少的局面。

名额怎样分配,就成了大问题。

知青是外人,本土干部肯定向着自己人,可一个名额都不给又不合适。

于是早些年有一条规定,知青插队不满三年,不能报名参军。

可72年以后,每年都有大批知青熬够了年限,导致这条规定的限制性大大削弱。

而且托关系挖门的人太多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有人破例入伍,被规矩卡住的知青时不时就有闹事儿的,还有人写举报信向上反映情况。

领导们被闹的头疼,只能放宽口子。头三年不准入伍的规定,逐渐就成了摆设。

问题是知青数量太多了,还能折腾不怕事儿,不限制肯定不行。

于是,又拿出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每年每个大队的知青,只能有一人参军入伍。

所以李爱国才说,今年曲红旗当兵走了,何卫东就得傻眼……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