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15章 忐忑的心在飘荡(第1页)

冯绍峰锁好门,便上了马车。&1t;p>

熊大赶着马车出了御史巷,向北门桥附近的金刀河大酒店跑去。&1t;p>

脚踏两只大金船,真的太难太累,我冯绍峰就是一个穷秀才,玩不起这个豪华游戏呀。&1t;p>

冯绍峰坐在马车里,不觉得舒适快捷,反倒两腿颤抖,心怀忐忑,嘴里似乎已经在唱:“啊啊哦……啊啊哦,啷里个啷……”不忐忑都不行。换了你也一样。&1t;p>

马车很快驶到了金刀河大酒店的门前,熊大停好马车,便在前面带路,领着冯绍峰进了酒店。&1t;p>

这地方冯绍峰也来过多次,自然没有第一次来时那么陌生和胆小了,尽管,这次来,他一直在担心自己跟朱英台的交往是不是让赵丽颖兄妹听到或刺探到什么风声了,他一想到这儿就头皮麻,双腿颤抖,好像自己不是去见美女,而是去上杀场一样。&1t;p>

事实上,他想多了,赵丽颖要回京是真,叫他去聚聚也是真,最关键的是,他已经打听到牛得利的下落了。虽然有些马后炮,但她不知道牛得胜已经知道自己假兄弟牛得利的下落。就像她不知道牛得胜不光只有她一个女朋友,而是还有至少两个,今后是否还有,赵丽颖不知道,冯绍峰牛得胜更不知道了。未来的事,谁能说得清呢?&1t;p>

又进到熟悉而又陌生的五号院。赵丽颖仍旧一身男子装束,早早就坐到会客室等着牛得胜了。&1t;p>

牛得胜进去后,向他施了一礼,然后四周看了看,本来想看到赵丽珊,又突然想起人家话了,为了避嫌,结婚之前不会再和他见面。于是只瞟了一半就马上把目光收回到赵丽颖的身上了。&1t;p>

赵丽颖向他还了礼,说道:“牛兄弟,别见外,都算一家人了,还客气啥,赶紧过来坐下吧,我有好消息告诉你。”&1t;p>

牛得胜便赶紧坐到赵丽颖的右手边。自有下人把清茶端了上来。&1t;p>

“什么好消息呢?”看到赵丽颖对自己还是非常客气,冯绍峰的心里要稍稍好受一些,看来,他们还没有现自己跟朱英台交往的事,毕竟他们是外省人,是成都的过客,到这儿来只是蜻蜓点水,这不,马上就要回京了。至于好消息,对于冯绍峰来说,没有什么好消息对于他来说是好消息,因为他什么好事都得到了,除了一纸功名,那事儿得通过考试才能得到,平时想都不要想。至于牛得利也就是黄绮珊他都不想提这个名字了,不管什么理由,黄绮珊宁愿投书入窗,都不愿跟他见一面,更不听他解释,他哪怕再爱她,也无法接受她的变心甚至是背叛。冷静下来的这几天,他甚至怀疑这里面有什么圈套。不定挽圈套的人中就有黄绮珊的身影。这样的故事冯绍峰听得太多了。只要两个长得不太差的情侣一进城,多半都是女的最先受不了诱惑,最先投到富豪的怀抱,有时候为了方便分手,就会设个套给男方,然后倒打一耙,把分手的过错套到男方的头上。所以,冯绍峰并不认为有关黄绮珊的消息会是好消息,相反,比坏消息还坏。&1t;p>

然后赵丽颖一张口,他就变了脸色。赵丽颖说:“妹妹已经先回京师了,临走的时候,她让我传话给你,明年冬天她在京城最好的酒店——颖宝大酒店等你。不见不散。”这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冯绍峰为没能和赵丽珊多交流几句而感到遗憾,毕竟明年冬天还有些遥远,丽珊潜台词里还暗含着,他一定能中上举人,不然的话,明年冬天他一个秀才进京去做什么。只有举人才有资格参加接下来的会试和殿试。他虽然有一定的才华,但考试这玩意儿真说不清楚,什么情况都有可能生。苏东坡老爹苏洵苏老泉很有才华吧,可就是考不上进士。连他的两个儿子都考中了,他还是继续当落榜生,你说丢不丢人,两个儿子的学问,还是他从下灌输的,到头来,两个小子考上了,他这个老子,却一张老脸无处安放了。冯绍峰自感自己的才华不见得比苏老泉高,就算能考中举人也不见得能考中进士,三年五年不中,还可以再考,三五十年都不中,胡子都白了,牙齿和头也快掉光了,就算中了进士又有什么意义,估计连去上任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等着挂到墙上了。&1t;p>

“我只能尽力而为了。”冯绍峰小声说。显然,他没有底气,尤其是不差钱后,他的斗志都少了一半。&1t;p>

赵丽颖自然看到了,他本来想一上来就告诉牛得胜他弟弟的消息,可话一到嘴边,却让谎话给抢了先,把那个莫须有的妹妹赵丽珊给抬出来,想看看牛得胜的反应,结果牛得胜没啥信心,觉得这个要求提得有些高了,毕竟要到京城参加会试,必须得先过乡试这一关,而乡试在西川的录取名额是非常低的,比例历届都保持在百分之一二上下。也就是说参加乡试的一百个秀才里,只有一两人能考中举人,而参加会试录取率稍高,也就一百个举人中录取不过三五人,其余九十多人均要淘汰。毕竟现在的朝廷冗员太多,各大衙门都不缺官,倒是偏远山区少一些官员,但大多有背景的人都不愿去,有的没待多久,就花钱托关系调走了,那偏远山区的衙门又没有父母官了。而京城各大衙门,很多部门甚至没有兵,全是官,早就编了,可是还动不得,都是某某的关系户,动谁都不好使。即使想强行把某人派到偏远山区去,没多久,求情的便条就传到吏部了,来头都不小,不乏一二品大员,甚至有些还是皇亲国戚。吏部哪能顶得住,调人的事只好不了了之,指望从新科进士中派人去,但这些年科举里面也有猫腻了,一般都是高官的儿子很容易得中,平民的孩子除非特别出彩,即使中了也会被高官的亲戚给取代。那时候又没有身份证,更没有照片,冒名顶替自然容易得多。所以,一般平民的子弟想中进士会非常艰难。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